在環保成本、經營成本上漲等因素綜合作用下,我國原料藥低價時代終結。
近年來,因原料藥停產、漲價等問題而影響藥品供應的事例并不罕見。如何在多重因素推高制劑生產成本的情況下,避免原料藥漲價成為壓垮制劑供應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亟待思考的問題。
來自原料藥供應環節的壓力正逐漸向藥品供應鏈條傳導。
遼寧省醫療機構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發布的信息顯示,2018年7~9月遼寧省不能正常供應配送的54個藥品中,有23個與原料藥供應相關,其中2個藥品因原料藥價格上漲、中標價格低,不能正常供應。
因原料藥停產、漲價等問題而影響藥品供應,近幾年不乏先例。原料藥漲價成為制劑企業熱議的話題之一,不少企業因原料藥價格上漲而上調制劑價格。
事實上,業內普遍認為,我國原料藥的低價時代即將終結。但需要探討的是,在多重因素推高制劑生產成本、制劑利潤空間緊縮的情況下,該如何避免瘋狂漲價的原料藥成為壓垮制劑供應的“最后一根稻草”。
形勢轉變 原料藥低價成過去式
日前,太極集團發布公告稱,由于今年藿香正氣口服液的主要原料價格持續上漲,自2018年11月1日起,公司對藿香正氣口服液的出廠價平均上調11%,零售價也將隨之調整。
原料藥價格上漲的情況,在化學制藥行業尤為突出!拔覀兊牟少徆⿷渴崂戆l現,今年以來,原料藥供應價格有的漲了五六倍,有的漲了四五十倍,而苯酚價格則漲了近百倍!币患抑扑幤髽I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原料藥漲價已成普遍現象。
據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執行會長潘廣成回憶,前些年原料藥價格上漲并不明顯。多位業內人士也指出,過去在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國原料藥價格較低,而現在原料藥價格的整體上漲,也是復合因素作用的結果。
過去一段時間內,我國原料藥行業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效益。但隨著環境保護行動的開展,原料藥企業面臨“環保風暴”。“環保投入是導致原料藥漲價的共性因素。”潘廣成介紹說,化學原料藥生產過程中廢水、廢氣、廢渣排放量大,環保改造成本高、治污投入大,一些中間體廠家和原料藥企業因環保不達標,被限產甚至停產,造成某些產品市場供應量減少,而原料藥生產有連續性,一旦生產線停止運行,復產的投入就更大。
事實上,原料藥企業面臨的不僅僅是“環保紅利”的消失。據健康網首席研究員吳惠芳分析,過去我國原料藥價格低,有惡性競爭的因素存在:一些產品產能過剩,企業為爭奪市場,競相壓價出貨,導致產品利潤空間不斷萎縮。目前我國主要原料藥產區原材料價格上漲,成為原料藥漲價的共性原因之一。如,撲熱息痛的原料藥氨基苯酚等化工產品的價格出現成倍上漲。此外,早期搬遷的原料藥企業所享受的政策優惠逐漸喪失,生產和運營成本相應上升,低成本已經成為過去式。
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原輔包關聯審評等政策,也間接推高了優質原料藥的價格。“隨著一致性評價的開展,制劑企業對特色原料藥和高端原料藥的需求日漸旺盛,而這兩類原料藥在我國供應較少;關聯審評正處于政策過渡期,行業內新審批的生產線相對少,一些急需產品的產能開發受限!迸藦V成補充道,供需失衡逐漸推高了原料藥價格。
“所有的費用最后一定會分攤到成本上,原料藥價格上漲已成為必然!北本┒Τ脊芾碜稍冇邢挢熑喂緞撌既耸妨⒊家原h保投入為例,解釋了企業漲價行為背后的邏輯。他說:“據我了解,有家原料藥企業為了環保,目前已投入一兩千萬元,這部分成本最終肯定要分攤到產品上!
異常漲價 行業壟斷暗中掣肘
“用于局麻藥、抗心律失常藥生產的利多卡因原料藥,全國一年也用不了幾十噸,過去十多家企業有文號,真正投產的卻沒有幾家。但它是救命的藥,這種品種應該適度漲價,讓相關原料藥和制劑企業都有飯吃、有錢賺!眳腔莘颊f。
她認為,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為保障原料藥的穩定供應和制劑的持續生產,對一些低價剛需原料藥品種,“不漲價是不行的”。
“隨著生產成本的上漲,原料藥價格上漲是必然的,但漲多少合理,就是值得探討的話題了!痹谑妨⒊伎磥,如果僅考慮環保投入增加,原料藥漲價5倍左右較為合理!拔覀兎⻊盏囊患移髽I,按其產銷量和利潤核算,價格上漲3~5倍后,環保投入能夠在3~5年內收回來!彼a充道。
對于原料藥漲價,制劑企業的認識相對理性。上述制藥企業負責人表示,企業在與原料藥供應商協商價格時,會考慮原料藥企業在環保和產品質量提升方面增加的成本,但有些品種動輒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漲價“完全不合理”,其背后有壟斷的影子。
“我們生產多種制劑,有大量原料藥依賴外部采購。但近年來,一些供應量少的品種價格瘋狂上漲,即使這樣,也還不一定能買到。”這位負責人介紹,某些小品種原料藥的生產集中在少數幾家企業手中,易被壟斷,一些不法分子從中鉆營、哄抬價格。
從近年公布的原料藥壟斷案件來看,被壟斷原料藥的獲批生產廠家多為個位數,而實際投產的藥企則更少,往往僅有2~3家。
“有的原料藥,哪怕你出再多的錢,廠家也不一定賣給你。”上述企業負責人表示,有些原料藥企業自身也生產下游制劑,在這種情況下,其他制劑企業基本買不到原料藥。
“業內有一種原料藥僅有兩家企業生產,他們可能達成了協議,原料藥不對外賣,僅用于自己生產制劑,所以做這個產品的其他企業根本買不到原料藥!彼e例說,現在原料藥企業也在向下游拓展產業鏈,已沒有絕對化的原料藥企業,其他制劑企業如果要生產某個原料藥被壟斷的制劑產品,要么選擇接受高昂的價格,要么自主開發原料藥。
全面提升 轉變才剛剛開始
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發布的2018年1~9月全國工業及化學制藥行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由于原料藥漲價,以原料藥生產為主的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均保持增長;同時,行業內虧損企業數量和虧損額持續增加?傮w來看,以原料藥生產為主的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比醫藥行業平均值低2.4個百分點。
這種“冰火兩重天”的境遇提醒原料藥企業,要盡快轉變生產方式。
潘廣成認為,原料藥企業要在園區集中生產,積極引進國際綠色生產新工藝,對污染物集中排放、集中治理,以減少污染、提高產量。同時,藥企要增強開發能力,提升現有產品質量,開發高端原料藥和特色原料藥,以滿足醫藥市場對原料藥的新要求。
“轉型期原料藥價格的上漲符合客觀規律,但對加速價格上漲的壟斷行為則必須予以打擊!迸藦V成說,要遏制價格的異常上漲,需要企業自律與行業協會的協調,政府部門也必須及時干預。
對于壟斷,相關部門也在持續關注。機構改革完成后,醫藥行業反壟斷的政府職能集中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于原料藥價格的異常上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保持關注,并委托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于今年8月組織召開了原料藥供應鏈情況座談會,國內十多位主要原料藥和制劑生產企業負責人參會。據參會人士透露,會議持續兩個半小時,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相關人士請企業反饋了部分原料藥漲價情況及供應情況。
今年9月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意見》提出,“對壟斷原料市場和推高藥價導致藥品短缺,涉嫌構成壟斷協議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的,依法開展反壟斷調查,加大懲處力度。”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也在行動。11月11日,廣東省政府發布《改革完善仿制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實施方案》,要求省醫保局、衛生健康委、藥監局聯動,各級部門分級負責,加強藥品價格監測預警,監測反饋價格大幅度、持續上漲的原料藥,“依法嚴厲打擊原料藥和輔料價格壟斷等違法違規行為,保證原料藥和輔料正常供應”。
但原料藥漲價,本質上是由于供需失衡。有業內人士指出,原料藥要想獲得持續生產,需要完善的市場供應和支付環境支撐,制劑企業也要有合理的利潤,才能及時給原料藥企業回款,如此,產業健康發展的生態環境才能建立起來。(記者 落楠)
轉自:中國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