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國際商會汽車品牌競爭力調研課題組在2018中國企業跨國投資研討會上發布了國內首部以汽車海外競爭力為主題的調研藍皮書--《"一帶一路"中國汽車企業"海外競爭力"藍皮書》。《藍皮書》描述了中國汽車企業走出去的現狀,首次繪制了中國部分自主品牌代表汽車企業海外競爭力畫像,分析了中國汽車企業走出去的新挑戰、新趨勢和未來,并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中國國際商會汽車品牌競爭力調研課題組組長、中國國際商會綜合業務部部長范培康在介紹《藍皮書》發布背景時表示,作為中國制造業的代表性產業和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汽車制造業已經成為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經貿合作交流的重要產業領域。近年來,日益壯大的中國車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正在走出國門、抱團出海,逐漸從走出去到走進去,再到走上去;從輸出產品到輸出服務,再到輸出品牌。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汽車出口貿易呈現較快增長趨勢,出口量達到106.38萬輛,同比增長31.37%,出口額同比增長23.06%。今年1至7月份中國汽車出口60.7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30.6%,持續保持較快增長。
《藍皮書》顯示,中國汽車企業在海外經過多年的布局和經營,已經在汽車國際貿易領域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并且在主要出口市場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力,但中國汽車品牌在鞏固和增強海外競爭力的過程中仍普遍面臨較大阻力。
"參考經濟學中中等收入陷阱理論,我們在《藍皮書》中提出了競爭力提升陷阱這個概念,是指中國汽車企業在走出去的初級階段形成了一定競爭力之后,在鞏固和增強海外競爭力的過程中普遍具有較大的壓力。"中國國際商會汽車品牌競爭力調研課題組執行副組長、凱睿賽馳咨詢高級副總裁賈江偉說,《藍皮書》指出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出口規模和效益偏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對海外業務的信心和重視程度;二是產品競爭力不足導致企業擴大海外市場份額面臨較大壓力;三是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有限,難以對企業的海外競爭力提升形成有效支撐。
賈江偉以中國車企的低價競爭為例作了分析,他說:"過去3年,中國汽車出口單價基本維持在1.5萬美元左右,而同時期歐盟的汽車出口單價達2.5萬美元。相比歐洲產品,中國汽車產品在出口價格上具有一定的優勢,這種優勢可以幫助企業快速占領海外市場,尤其是亞非拉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市場,并且逐步擴大在當地的市場份額。對此,我想說的是,價格并不是構成產品競爭力的唯一要素,以低價換市場其實不是長久之計。首先,產品銷售價格過低會擠壓企業的利潤空間,影響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盈利能力.其次,單靠價格維系產品競爭力并不能長久,盡管從短期看,靠低價形成的產品競爭力可以提升銷量,但價格紅利難以長期持續,一旦價格優勢逐漸喪失,便會給產品的競爭力造成缺口,反過來會制約銷量的進一步提升。"
對此,范培康表示《藍皮書》也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為提升中國汽車企業海外競爭力,建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動中國汽車技術標準與世界接軌;有效盤活海外資源,構建海外業務生態圈;加快汽車全產業鏈走出去步伐。"
《藍皮書》指出,中國汽車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面臨著新挑戰:貿易摩擦給中國汽車企業全球化發展埋下隱憂,國內市場波動擾亂企業競爭力和自信心,中國汽車企業海外業務空間遭受合資車企擠壓,中國汽車企業在主要出口市場面臨來自日韓車企的競爭壓力。
《藍皮書》課題組還對整個汽車走出去趨勢進行了預測:第一,金磚國家和地區市場潛力相對較大,亞洲會成為主要的增長引擎;第二,非洲為中國汽車走出去開辟了更大的新動力;第三,自由貿易協定為汽車企業走出去打開了突破口,整個中國汽車出口貿易未來或將呈現波動上行趨勢。(記者 張凡)
轉自:中國貿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