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基股份,股票代碼601012.SH)成立于2000年,是中國重要的單晶硅產品制造商。
隆基股份創始人李振國和他的團隊,用了19年時間,將隆基股份打造成了全球最大的單晶光伏產品制造商。2018年9月,隆基股份入選福布斯發布的2018年度亞洲最佳上市公司50強榜單。
在創業之初,隆基股份也曾面臨困惑。當時,光伏行業存在單晶和多晶兩種技術路線,孰優孰劣爭議不斷。在李振國看來,選擇什么樣的發展路線不能只看眼前短期利益,要考慮長遠發展戰略,必須建立在對這個行業深入的研究以及對未來發展趨勢的預判能力上。
經過前期的深入調研后,李振國篤定堅持單晶路線,“外界說我們賭單晶賭贏了,其實這不是賭,我們做了長期細致的研究。”
事實證明,李振國堅持的方向對了。目前,隆基股份擁有全球最大的單晶硅片生產能力,全球單晶硅片出貨量第—。自2012年上市以來,短短七年,隆基股份的市值從30多億元飆升至近千億元。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了隆基股份總裁李振國。
技術領先才能擴大產能
《中國經營報》:過去幾年,隆基股份迅速崛起,且保持了穩健發展步伐,很多人認為這得益于當初賭對了單晶技術路線,你對此作何評價?
李振國:看待這個問題,隆基股份永遠站在度電成本(每度電發電成本)的角度上。2006年我們開始深入研究這個產業,在第一階段產業布局時,我們思考的第一問題就是:光伏行業的服務本質是什么?得出的結論是:光伏度電成本不斷降低,其他都是圍繞這點進行服務。
這個實質是度電成本,立足在未來。正因為我們有了清晰的認知,我們才堅定地走到現在。包括上市以后市值不斷攀升,很多人認為我們賭單晶硅賭贏了,其實這不是賭,我們做了長期細致的研究。
目前行業里陸續出現不少新的技術路線,我認為他們不會對我們的單晶路線造成實質的威脅,過幾年回過頭來看,就知道結果了。站在度電成本的角度上,我們相信自己的技術路線。
《中國經營報》:隆基股份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更新產能擴張計劃,很多人認為這是在逆勢擴張?
李振國:不是逆勢擴張,我們一直是順應潮流。因為當前發展光伏新能源大趨勢是確定的,且光伏已具備經濟性。
我們擴張會遵循兩個基本邏輯:一是我們對新能源光伏的未來有信心;二是我們對于自己的技術有信心,始終堅持不領先不擴產原則。技術領先,又有市場,我們為什么不擴產呢?這是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過程。
2018年,我們的研發投入已達到12.3億元,是光伏行業研發投入最多的企業。這也確保了隆基股份始終站在技術最前沿,保證了行業里的絕對競爭優勢。從市場上看,今明兩年國內市場仍會保持40GW左右規模水平,未來國際市場發展空間也非常大。我們相信,國內也有越來越多人支持清潔能源,歷史的車輪是擋不住的。
《中國經營報》:目前,國內光伏企業紛紛“走出去”,隆基股份也在進行海外布局,2019年海外組件銷售占比達到60%的目標能實現嗎?
李振國:60%符合我們的預期。今年,包括今后海外市場都是我們重點布局的領域。在海外,我們在馬來西亞有一個覆蓋全產業鏈的工廠,同時在印度正在興建一個高效單晶電池和組件的大型工廠。在北美、歐洲,韓國、日本和澳洲,非洲及中東重點國家,都有隆基股份的分公司、銷售業務部、渠道,以及駐外機構。
去年,我們的海外組件銷售量同比增長370%,組件海外銷售占組件全部對外銷售量的33%,同比增長21%。
企業要加速國際化,實現本土化,應緊緊跟隨國家戰略指引,這樣在重點區域布局和市場開拓方面就能得到強有力的支持,并規避重大的可能風險;另外,還要得到國家和各地方層面在商務領域的全面政策支持。此外,企業在海外事業經營,應該進行更深的本土化策略,管理層和主要員工的本土化,以實現更快更好的文化融合。
實現能源替代仍需30年左右
《中國經營報》:光伏發電在全球很多地方都已經實現了平價上網,以目前中國的條件,平價上網實現困難嗎?未來度電成本還有多大下降空間?
李振國:目前在國內一些地區首先實現了平價上網,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地區也會蔓延,越來越多的地方會實現。
地理位置不同,環境不同,平價上網實現時間也有所不同。有些地區日照條件好,脫硫煤標桿電價相對高,便會較早實現。以四川為例,成都日照條件很差,阿壩日照條件比較好,脫硫煤標桿電價一樣情況下,阿壩可以做到平價,但成都就需要更長時間。
而度電成本絕對值的影響跟很多因素相關,與當地的光照資源、非技術成本因素息息相關。從非技術成本角度看,稅收、棄光限電、用地費用、接入條件、融資成本等都是制約因素。例如,在沙特一些地方,建設光伏電站的土地就是免費的,而在中國即使荒蕪的土地也需要繳納用地費用,稅費多了成本自然上去了。假如地方政府將土地租金由300元/畝降為50元/畝,可比組件價格降一兩毛影響大多了。另外,在融資問題上,相比央企,民營企業太難拿到貸款。
從技術角度看,這些年光伏發電成本已降低超過90%,未來三五年在絕對值上下降30%~40%肯定沒問題,可能更低。
《中國經營報》:平價之后,國內新舊能源替代是否會加快,預計還要多長時間?
李振國:如果有強烈的社會共識,完成新舊能源替代可能需要30年~40年時間。以前我們看待能源替代問題,對發展光伏有一個認識就是“平價”為分水嶺,認為一旦實現平價,光伏市場就會開啟爆發式增長。但實際上這種看法是不合理的。因為平價所解決的僅僅是優先權問題。
優先權解決之后,還要看兩條曲線的疊加發展情況:第一條,新增電力需求曲線,也就是說社會上有新增加的電力需求,優先使用新能源;第二條,傳統能源退役的填補空間,即如果火電機組使用了30年,按照自然更迭,新能源能夠填充進來。目前美國已經有這樣的趨勢,就是火電廠、核電站到期后已經不會再建設。按照這樣的一個平滑過渡,而且還要有特別強烈的發展清潔能源、保護地球的社會共識,可能需要30年的時間才能完成新舊迭代。
《中國經營報》:目前傳統能源仍占據主導市場地位,那么未來光伏要成為主流能源,還面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政府、企業應該從哪些方面努力?
李振國:我認為,無論從光伏經濟性還是對人類環境的影響,光伏都是好的選項。過去這些年,光伏在海外成長性環境相對穩定,有時候會遇到來自貿易保護的問題,但這對于光伏企業而言并不是大問題。我國發展光伏的真正問題,可能是來自國內一些政策性的干擾,特別是能源利益格局導致的一系列復雜問題。
光伏發展初期,很多人都認為光伏是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這其實是無稽之談。四五年前,光伏行業又被說不經濟、靠補貼,但現在看來光伏已逐步不靠補貼了。隨后,光伏還被說是垃圾電、不連續等問題……這一系列問題背后,實質上是新舊能源格局改變后會帶來的利益重新分配問題。
從中長期發展來看,發展清潔能源的歷史車輪是擋不住的,我并不擔心;艚鹑ナ狼霸A言,2060年人類將被迫離開地球,因為地球能源枯竭,不宜居住。我不同意該觀點,未來一定是美好的。不過,如果我們不及早形成發展低碳、清潔能源的共識,付出行動,實現零碳、負碳排,可能會給地球帶來一些不可修復的傷害,例如物種滅絕、人類身體機理發生改變等。
實現負碳發展
《中國經營報》:未來能源格局中,你如何定位光伏這種新能源?
李振國:看待光伏,不能單純從一個產業或者一種技術角度看待,而應站在對人類未來整個能源結構和人類社會發展角度上。我認為,光伏+儲能是人類未來能源的終極解決方案。
光伏作為一種最具潛力的可再生能源,可以更好地滿足今后人類發展的需要。從一組數據來看,地球荒漠面積百分之一裝上光伏電站,就可以滿足人類目前用電量需求;中國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的20%裝上光伏電站,發電量足夠全國人民使用。
過去十年,技術進步超乎想象。例如,單晶硅片價格由十年前的100元/片降到最新3.07元/片。組件價格由每瓦30多元下降到每瓦2元,組件功率還提升至300瓦的主流水平,且實現了雙面發電。目前光伏在全球很多地區已經實現平價上網,未來必將成為最便宜的能源。
隨著化學儲能、抽水儲能和電動汽車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及能源互聯網發展,未來光伏+儲能會更具經濟性,還可解決能源平衡問題。目前化學儲能成本已經下降為十年前的三分之一,業內認為降到每度電兩毛以內根本用不了十年。此外,利用電動汽車實現能源平衡調節的邊際成本很低,且總量的支撐力度足夠大。
今天,全中國每年消耗的6.5萬億度電,平均到每天就超過100億度電,兩億輛電動汽車存的電總和就是100億度電。我認為15年發展兩億輛電動汽車是一個大概率事件,理論上用電動汽車平衡能源就可以解決了。還有,電網專家劉振亞提到的能源互聯網,如果有強大的電網,全球互聯起來,那意味著永遠不會缺電。
光伏資源無限且經濟、平衡問題可解決,所以取代傳統能源是必然的事情。2017年芬蘭和德國科學家研究報告提到,2050年全球會實現100%清潔能源,69%來自光伏,18%來自風電,8%是水電,還有一些小比例是生物質能、潮汐、地熱能等,同時需要31%的儲能進行平衡調節,我認為這個預測可能2060年實現,當然也可能更早2045年就實現了。
《中國經營報》:在去年波蘭氣候大會上,你提到光伏是人類應對氣候變暖的有力武器的觀點,背后邏輯是什么?
李振國:如何實現100%清潔能源,創造一個“零碳”社會?我們的邏輯是:用清潔能源創造出更多的清潔能源,讓光伏承擔起修復清潔能源的責任,我們提倡solar for solar(光伏能源制造光伏產品)發展模式來實現。
我們說,利用光伏可以進行大規模海水淡化,將淡水引到荒漠,讓荒漠變綠洲,這樣有了綠色植被便可以吸收固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這個過程就是負碳。經我們測算,當地球荒漠面積的70%變成綠洲以后,便可以吸收固化自有人類以來產生的所有碳排放,實現負碳發展。
2015年以來,我們通過在云南和馬來西亞進行產能布局,已經開始探索以清潔能源創造更多清潔能源的模式,生產環節實現了零碳排。我們還計劃尋找光照資源比較好、臨海且具有地勢落差的地方,通過光伏+儲能結合,推進solar for solar產業模式。
這是隆基發展光伏的理念,對于人類發展的意義也在這里。(記者 張英英 吳可仲 采寫)
以上是最新光伏價格資訊,更多光伏價格信息查詢,或想隨時把握最新光伏價格走勢,光伏產業動態,請持續關注天賜網行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