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一季度國內生豬養殖上市企業業績普遍以虧損開局,其中溫氏虧損4.6億元,牧原虧損5.6億元,正邦虧損4.1億元,天邦虧損3.35億元等,企業虧損面之廣,虧損額之大均屬空前,分析造成巨額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季度豬價低迷,跌破了企業的養殖成本線。第二季度以來豬價有明顯回升,特別是在5月底開啟了新一輪豬價上漲后,第二季度實現盈利已經沒有懸念,但整個上半年能否扭虧為盈仍有待于市場持續給出盈利空間和企業自身產能的釋放,現以牧原股份公司為例對此做一分析:
首先回顧一下歷史數據。牧原公司作為自繁自養模式的標桿企業,其生豬養殖成本一直維持在業內最優秀的水平,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根據牧原在給證監會回復函中披露的數據,2017年牧原生豬營業成本總計為69.7億元,各類商品豬的平均單位成本為10.12元/公斤;2018年則分別為119.6億元和10.47元/公斤(上述成本數據包含了種豬、仔豬和商品豬,與牧原公布的商品豬成本數據略有出入),這一水平不但低于幾乎所有競爭對手,更遠低于市場價格,從而確保了企業持續盈利。
但進入2019年后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一方面由于增加飼料高溫處理設施、增加人員隔離措施以及公司主動提升生物安全硬件基地設施等多重因素影響,成本大幅上升,一方面生豬售價和出欄體重同步下跌,造成了史無前例的巨額虧損。根據牧原2019年第一季度報告,其營業總成本約為37.3億元,參考2017-2018年的數據,非生豬業務部分所占比重約為10%,扣除這一部分,其生豬營業成本約為33.6億元。按前3個月生豬銷售308萬頭和平均出欄體重91公斤/頭推算,生豬營業成本約為11.93元/公斤,為歷史最高紀錄,而同期大部分時間企業生豬售價均在11元/公斤以下。
【免責聲明】天賜網對以上發布之所有信息,力爭可靠、準確及全面,但不對其精確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證,僅供參考。您于此接受并承認信賴任何信息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天賜網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