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醫藥公司完成39次資產出售,而2017年-2019年出售資產合計為111次。不少藥企陸續出售資產,獲得現金流以滿足主要業務拓展和降低債務負擔。
醫藥行業迎來內生性增長時代
面對政策變化,藥企應苦練“內功”,聚焦自身擁有優勢和資源的領域,經過踏實有效的研究開發投入、科技創新、結構調優,獲得更多的利潤和更順暢的資金流,為企業可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同時,經過資本運作及資產重組等形式,獲得更多的資源反哺實業,實現“實業+資本”的雙輪推動發展模式。
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推行,為醫保藥品集中采購創造了條件;而藥品集中采購可以解決醫保支付面臨的經費緊張難題,一環扣一環。前面的環節順利推行,后面的環節才能繼續。而醫藥企業根據政策的變化,評價經營所面臨的機會與風險,保留可以帶來利潤、符合政策發展方向的醫藥產品,剝離與主業協同性較差、甚至拖累主業發展的業務,并經過出售資產獲得一定的現金補償,可以改善財務狀態。閑置資金可以投資創新藥品種,獲得常年發展動力。
不少藥企需要大量現金流以滿足主要業務拓展的需求,并降低債務負擔,提高資本增值能力;經過出售資產,可以改善自身財務狀態,增厚企業利潤,調優財務報表。事實上,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受到政策鼓勵創新藥研究開發、仿制藥質量與療效一致性評價、新一波帶量采購、醫保目錄動態調整等醫藥大環境的影響與推動。常年看,有助于醫藥企業緊扣創新、精耕細作、突出主業,迎來內生性增長時代。
政策堆疊引導不同轉型
2018年,中國醫藥市場總值達到1300億美元,依然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根據IQVIA數據,2018年中國診所藥品市場總銷售額達到7718億人民幣,全年增長3.3%。跨國藥企和本土藥企全年銷售額分別為2084億和5634億人民幣。
2019年5月9日,NMPA發布了2018年度藥品監管統計年報。2018年在新藥審批工作中國家局共批準新藥臨床312件,批準新藥生產的新藥證書及批準文號25件,批準文號10件;共批準按新藥申請程序申報臨床申請8件。
2019年,同樣是藥品審評審批加速的一年。2019年NMPA批準的新藥涉及了腫瘤、罕見病、糖尿病、抗病毒如丙肝、流感、免疫類、神經系統等多個治療領域,也有不少亮點。
但另外,與比較多行業一樣,中國的醫藥產業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2019年是中國大健康產業變革出成效的一年,是政策落地持續輻射產業的一年,亦是行業轉型陣痛持續的一年。
從年初的保健品調研、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帶量采購擴面、輔助用藥監控,到新一波醫保目錄調整和談判、限制用藥和控費日趨嚴格、醫保支付改革、藥占比控制等重磅政策堆疊影響,從制造商、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醫保監管、醫生患者等醫療產業上的每一環,都面臨著不同的轉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