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由“兩化集團”農業資產合并而來的先正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先正達集團”)正式水落石出。到當前為止,頂著農化行業“國家隊”背景的先正達集團正式構建起覆蓋化肥、農藥、種子、數字農業四大領域的全產業鏈版圖。
“兩化集團”均是是中國農化企業的龍頭,名列世界500強。聯合打造的的先正達集團究竟有實力多大?在世界范圍內,有何競爭力?在資本市場中控制了哪些上市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是什么?下面將為大家初步梳理出這家備受矚目企業的商業版圖(不完全統計)。
注:財務數據來自于上市公司年報及公開數據
業務跨度
集化肥、農藥、種子、數字農業為一體
“兩化集團”規模之大已是毋庸置疑。按照官方網站披露,中化集團是農業投入品(化肥、種子、農藥)和現代農業服務一體化運作企業,控股“中化國際”“中化化肥”等多家上市公司,世界500強位居第88名。中國化工集團在原化工部隸屬企業基礎上組建,是中國zui大的化工企業之一。
注:持股比例來自于企查查
“兩化集團”農業業務合并后,先正達集團的業務板塊將橫跨化肥、農藥、種子、數字農業四大領域。依靠中化化肥超過1300萬噸年度化肥總銷售量,新公司將一舉成為中國zui大的化肥供應商和分銷服務商,產品線覆蓋氮、磷、鉀、復、新一代肥料全部領域。
注:持股比例來自于企查查
而在農藥領域,隨著先正達公司、安道麥A以及揚農集團的注入,先正達集團可位列世界zui大的非專利農藥生產企業,農藥銷售額總計近1000億元。產品上,新公司將涵蓋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及植物生長調整劑等不同系列產品,可生產原藥的品種超過120個,制劑800多個,在世界120個國家有近5000個產品注冊登記和6000多個商標。
注:持股比例來自于企查查
種業業務版圖上,將有先正達種業、中種集團(正在整合,即將加入)、荃銀高科并入,規模實力位居世界前列。2018財年,僅先正達公司種子業務銷售額即高達3004百萬美元(約209億元人民幣),在當年度世界各大種企種子銷售額排行榜中位列第三。相同年,荃銀高科、中種集團營業收入分別有9.10億元、7.34億元。
資本、技術、信息加速聚集,在國內種業版塊,先正達集團與中信集團作為中國種業兩大巨頭的位置無人撼動,未來有希望持續縮小與世界種業第一梯隊,拜耳(孟山都)(2018財年種子銷售額11773百萬美元)和科迪華農業科技(2018財年種子銷售額8007百萬美元)的差距。
數字農業已成為國家戰略。某種程度上,先正達集團在這一板塊所承擔的“責任”代表著未來國內數字農業領域重量級玩家“國家隊”的布局方向。合并后的先正達集團數字農業業務板塊主要由來自中化集團旗下的中化農業、先正達公司以及收購自東歐的Cropio集團結合而成。
自去年9月份收購Cropio集團后,將先正達公司和中化農業“納入麾下”的先正達集團在世界四大農業市場領先管理平臺占據兩席:即美國的Land.db、巴西的Strider、中化農業的MAP平臺、東歐的Cropio集團。
資本市場
坐擁4家上市公司
雖說先正達集團尚無實現上市,但它的董事長寧高寧早已在資本市場浸淫多年,一手操刀過中糧集團50多起并購案,可謂是資本運作的高手。當前,寧高寧“一肩挑”中化集團、中國化工集團董事長董事長,正在推動“兩化集團”戰略融合。
記者統計發現,先正達集團當前已參控股4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在香港上市的中化化肥以及安道麥A、揚農化工、荃銀高科3家A股上市公司。
截至1月6日,這4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合計為582.01億元,其中市值zui大的是安道麥A,該股的市值為263.49億元。安道麥A亦是經營狀態zui好的企業,2018 年實現營業收入256.2 億元,同比增加7.5%;凈利潤24億元,同比增加55.4%。另外,揚農化工2018營業收入52.9億元,凈利潤8.95億元,同比增加55.73%,表現優秀。
中化化肥的經營情況在前兩年出現調整,近年略有好轉。2016年曾巨虧46.46億元,2017年虧損額仍達22.08億元。不過,在2018年,通過一系列戰略轉型與改革,公司當年實現銷售收入229.96億元,凈利潤達4.60億元,扭虧為盈。
荃銀高科是中國少數具有品種自主開發創新能力的種子企業,選育并通過審定水稻、玉米、棉花、油菜、西甜瓜品種200多個,90%以上為自主選育品種,年均研究開發費用約占銷售收入的5%。2018年12月,公司進入中化集團的“現代農業版圖”。亦是在這一年,荃銀高科種業板塊業務實現營業收入9.10億元,其中水稻、玉米種子主要經營業務收入增長幅度較明顯,同比增加幅度分別達到11.27%、37.55%。
未來戰略:將整合成“世界性農業公司”
先正達集團背后的“兩化集團”從來就不屬于“安于現狀”的企業。以兩家公司近年來的動作來看,當前大力推動農業業務合并,借此整合成為具有世界競爭力的超級航母,遠大目標或取決于讓中國農業/農化企業在世界市場具有更多話語權。
在近兩年中,“兩化集團”zui大的資本運作舉動莫過于2017年發起的對瑞士農化巨頭先正達的收購,被叫作中國企業海外zui大收購案。當年6月,先正達作價430億美元,“嫁入”中國化工集團,持續提高了后者在植保領域的優勢及在種子行業的領先位置。而在前一年的9月,中國化工集團則剛剛完全控股世界zui大的仿制藥生產企業安道麥。
緊接著在2019年,中化集團通過股權劃轉,正式將魯西化工并入“收入囊中”,實當前化工板塊的戰略擴張。
作為“兩化集團”、先正達集團的董事長,掌舵手寧高寧對未來農業板塊的規劃可謂清晰。在多次重要場合的發言,他將中化集團努力打造的農業MAP這一戰略模式定位為建立一個開放的平臺,廣泛結合現代農業產品服務資源,合作共建一個共生共融的現代農業生態服務圈,構建現代農業的生產、經營體系。
按照發展規劃,在未來的3?5年之內,中化農業將在我國的重要農業縣建設500座以上的MAP技術服務中心和近千個現代農業示范農場,實現3千萬畝耕地的目標,智慧平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因此實現線上線下協同技術服務和精準農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