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利用農林廢棄物秸稈加工成燃料,利用養殖糞污及農作物秸稈進行混合厭氧發酵,生產沼氣和有機肥,有效推動全區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據簡介,從2017年開始,自治區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指標納入5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內容之中。從本年度開始,建立國家、省、市、縣(區)四級秸稈資源利用臺賬建設工作。經過努力,目前全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15%。
據了解,在政策扶持方面,一方面實施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補助項目,從2018年開始,每年預算安排8000多萬元,對全區水稻秸稈機械化滅茬深翻還田,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秸稈機械化撿拾打捆、粉碎深翻還田及秸稈收儲加工等給予補助;機械化深翻還田每畝補助20元,機械撿拾打捆、收儲加工利用每噸補助50元。另一方面實施銀北鹽堿地農藝改良項目,安排銀北百萬畝鹽堿地秸稈培肥改良資金2200萬元。實施蔬菜產業項目,對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的示范推廣項目,每年安排資金500萬元,每畝補助500元。對飼草料收貯加工經營主體,收貯秸稈100噸以上的新一代農業經營主體和種養戶,每噸予以100元補助。
在技術培訓方面,制定出臺了青貯、氨化、酶貯、微貯等飼料調制技術規程,產生了一批秸稈黃儲窯儲技術、機械化秸稈撿拾打捆(包膜)技術、生物反應堆技術、粉碎深翻還田技術等農業廢棄物利用典型示范模式。全區建設了一批飼草料加工配送中心,初步產生了“種植戶+加工配送+養殖戶”的飼草料制造加工供應體系。
【免責聲明】天賜網對以上發布之所有信息,力爭可靠、準確及全面,但不對其精確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證,僅供參考。您于此接受并承認信賴任何信息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天賜網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