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保衛戰打響以來,化工成為眾之矢的。一場場檢查席卷而來,不少企業在嚴厲的檢查下黯然退場。
部分落后產能淘汰退出,可以理解,產業升級,落后拜拜。但是,環保“一刀切”問題讓無辜企業躺槍又如何算呢?
最近,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談到環保“一刀切”問題時,明確提出,要給企業達到標準整改留時間:需要1個月給1個月,需要3個月給3個月,甚至更常年。
環保檢查席卷全國!
藍天保衛戰打響以來,全國各省環保檢查有多嚴格?先來觀察一下化工大省山東、江蘇:
化工大哥山東:自2017年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行動開展以來,已經關閉轉產化工企業620家、停產整頓2614家;完成評級評價的6094家化工生產廠家中,有2354家差評企業,其中有1334家公示退出。
化工老二江蘇:按照江蘇出臺《江蘇省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方案》(征求意見稿)的要求,到2020年底,江蘇省化工生產廠家數量減少到2000家,到2022年,全省化工生產廠家數量不超過1000家;換句話說,在這兩年的時間里,還將關閉5000余家化工企業。
其他省市沒那么嚴?
想太多!放松檢查是不已知的!
河北:11月15日,河北省決定從即日起至明年4月底(2019年11月15日至2020年4月30日)在全省范圍內聯合部署開展打擊環境違法犯罪“利劍斬污(2019-2020)”專項行動。
河南:據統計,3月份全省已關閉取締違法違規企業194家,停產整頓349家,處罰951.28萬元。
還有比較多省市環保檢查,不一一列舉了,怕大家承受不住!
企業請愿:環保可以!
但不要“一刀切”停產!
zui近,河南省建筑材料工業協會(以下一般稱作“河南建材協會”)發文稱,河南省環保廳公布的綠色環保引領企業名單中,水泥行業擬入選名額太少,且有地域分布集中等問題,希望兼顧市場合理布局,適量增加名額。
11月19日,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一名負責人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綠色環保引領企業可以在重污染天氣橙色及以下預警期間,不采取控制。他還表示,聽取了以上建議,還能增加6家享受此待遇的水泥企業。
一激石成千尺浪!不少化工企業都紛紛表示:重污染天氣,按照預警級別,確定停產,限產及限產比例。簡直是我們的心聲啊!!
另外,企業還有這些訴求:
一、停產、限產常態化問題。當前一些地區將停產、限產常態化,無法滿足法律規定;
二、環保與安全問題的協調問題。生態環境部門要求廠房、原料場全封閉,安全要求留有通風口,各自無論對方要求,雙方總有一方(可以)處罰企業,尤以生態環境部門,經常嚴格頂格處罰。
三、預警通知問題。預警應24小時前做出并馬上通知企業,現實卻是企業接到通知時已經在預警期間,某些工序企業不可能說停就停,馬上停下來,檢查人員來了,得出企業違規生產的結論。預警完成時間待定,使企業生產計劃被打亂,造成一系列問題;
四、環保檢查問題。不同部門多頭檢查,檢查過于頻繁,企業一天要接待多批不同檢查人員,疲于應付,無暇顧及正常事物,企業的正常秩序被打亂。檢查標準不一,上一個檢查組提出的要求企業執行了,又被后一個檢查組要求整改。
環境部部長:
要給企業整改留足時間!
△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交流帶動會現場
在全國工商聯、生態環境部聯合召開的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交流帶動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談到環保“一刀切”問題時,明確提出,要給企業達到標準整改留時間:需要1個月給1個月,需要3個月給3個月,甚至更常年。
對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李干杰重復強調的一個詞是“依法依規”。李干杰說,問題的積累不是一天兩天,解決也不是一夜之間,這里特別強調要依法依規。
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中,還有一個深受關注的就是環保“一刀切”問題。在會上,李干杰對此也做了詳細的闡述。
他認為,所謂的“一刀切”主要是兩類情況:一種是平常不做為,急時亂作為,平常無論不顧,等到環保督查一來,先停再說,等督查一走,又依然故我。在此中間還或存在不分青紅皂白的情況:即不分超標還是達到標準的,不分跟民生保障是密切的還是不密切的,都搞“一刀切”。
還有一種情況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積累是一個過程,問題解決同樣需要一個過程,要給時間。對此李干杰表示:“例如有些民營企業目前不符合標準,要給出時間讓它達到標準,需要1個月給1個月,需要3個月給3個月,甚至更常年,沒有關系,只要它動起來,總比它不動好。”但是,給企業整改留時間,并不意味著對企業的環保要求放松。李干杰強調,回過頭來對企業也是一樣,給時間了就不能不動,不能為了一點小利益影響公眾的利益,那也是不可接受的。
李干杰指出,要深入了解和精準把握企業關切訴求,發揚“店小二”精神,精準雪中送炭,用靈活多樣、注意實效的方法服務企業、支持企業,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生活中少不了化工,
但很不幸化工背了一個大黑鍋
我們事實上生活中少不了化工,但很不幸化工背一個大的黑鍋,為什么大家“談化色變”,其中一方面原因是,我們這些年改革開放速度太快 ,一些不規范的企業影響到我們整個行業的聲譽。希望在不“一刀切”的情況下,企業也得自覺點,依規根據排放,保護好整個行業的聲譽。別再做“背鍋俠”了!
【免責聲明】天賜網對以上發布之所有信息,力爭可靠、準確及全面,但不對其精確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證,僅供參考。您于此接受并承認信賴任何信息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天賜網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