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20日,由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工程研究會、西南石油大學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主辦的2019年中國油田化學新技術交流會在西南石油大學召開。會議總結和交流了油田化學領域的zui新研究成果與現場應用經驗,探討了油田化學新技術發展方向。
會議提出,為了確保國家能源安全,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應限制在70%以內,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應限制在50%以內。所以,未來15~20年,我國原油產量保持在2億噸/年是保障國家石油安全的紅線,天然氣上產2600億~3000億立方米/年是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實現能源綠色革命的生命線。但根據我國油氣產業現狀,急需發現大量規模儲量油田和進行新的油氣田開發技術革命。
中國工程院院士羅平亞指出,面對我國油氣資源特點和環保及低成本開發的特殊要求,我國油氣勘探開發各環節現有工程技術很難保證我國未來油氣供應的巨大需求和供應安全,這是我國未來油氣開發面臨的主要挑戰。他表示,納米材料在油田化學中的使用可以解決高溫、高壓、高鹽、高應力、抗腐蝕等不同系列問題,應將納米科學和石油工程兩個學科有機融合,實現納米材料在石油開發中的使用。
西南石油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毛金成針對油田增產改造及提高采收率,進行了《耐超高溫增產工作液研究開發及應用》成果匯報。他說明了耐超高溫聚合物壓裂液、耐超高溫可循環清潔壓裂液、甲酸鉀加劇耐超高溫瓜膠壓裂液、抗高溫酸液體系。
來自中石油、中石油化工、中國海油、增加石油等企業的代表,我國油田化學領域知名專家,以及國際油田化學品企業、研究機構技術負責人出席會議。會議同期還舉行了油田化學產品交流會,參會代表與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隊伍進行了集中技術交流。
【免責聲明】天賜網對以上發布之所有信息,力爭可靠、準確及全面,但不對其精確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證,僅供參考。您于此接受并承認信賴任何信息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天賜網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