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以“合作共生 創新共贏”為主題的中國合成樹脂產業發展大會暨2019年新型材料發展趨勢論壇在山東青島召開。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盡管我國化工新型材料產業近些年來迅速發展,但面對新階段新要求,還需補足短板,搶抓時機,創新發展。
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俊貴表示,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已經進入動力轉化、帶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基礎化工產業大規模擴張的粗放發展時期已經完成,市場約束、生態約束壓力趨緊,市場優勝劣汰機制開始發揮作用,中國化學工業將進入本質安全、綠色發展、自主開發創新的新階段。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材料工業研究所副所長曾昆簡介,我國新型材料產業規模逐步擴大,年均增速超過24%,遠高于同期國民生產總值和工業增加值增速。
工程塑料是化工新型材料的重要部分。趙俊貴指出,“十三五”是我國工程塑料產業發展zui快的時期,主要表目前五個“一批”:一批專業化工程塑料企業正在加快成長;一批常年制約產業發展的新技術取得突破;一批新產品填補國內空白,對支撐相關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起到作用重大;一批帶動工程塑料產業發展的標準陸續發布;一批工程塑料企業和產品開始走進國際市場。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俊貴作報告。jpg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俊貴
同時,趙俊貴指出,“盡管我國生產了全球39%的化學品,但只生產了全球15%的化工新型材料,與化學大國的位置極不相稱,化工新型材料已成為我國化學工業zui大的短板。”
他表示,現階段,我國化工新型材料自給率僅有60%,遠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要,仍有130多種急需化工新型材料品種國內尚不可生產,部分產品已成為制約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瓶頸。帶動石化工業從原料型向材料型轉變,大力發展化工新型材料是“十四五”的主要任務之一。
他指出,我國工程塑料行業還存在五方面突出問題:一是原料高端化、多樣化不足;二是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足、中小企業同質化競爭嚴重,專業化分工合作不足;三是創新體系不健全、創新鏈條不完整;四是產業體系產業鏈融合發展不充分;五是創新意識不足強烈,企業核心競爭力相對較弱,過于依賴傳統路徑,產品創新性、工藝穩定性、性能高功能化、技術服務化不足。
他說:“新型材料已成為全球大國經濟、技術、軍事競爭的必爭之地,亦是未來化學工業利益爭奪點。全球石化產業重心東移,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放緩、研發速度放緩,中國快速振興等,為我國化工新型材料發展提供了發揮后發優勢的提速換檔時機。”
曾昆指出,預期“十四五”全球經濟復蘇依然存在在較大不穩定性,國際經貿規劃變革繼續推動,我國經濟持續新常態,產業高質量發展縱深推動。面對新態勢,我國新型材料產業要圍繞“滿足新要求,抓住新時機,迎接全新的挑戰”,一方面要解決“卡脖子”材料問題,一方面要打好新型材料產業基礎,做到“一代材料,一代產業”。
會議同期,召開了金融資本與實體經濟對接論壇、第十三屆ABC中日先進復合材料研討會、復合材料產業未來發展研討會暨不飽和聚酯樹脂分會第十五屆第三次全體會員大會、PC行業2025-2035發展規劃討論會、新型材料應用發展大會暨汽車重量輕非金屬材料產業聯盟年會、2019即墨石墨烯產業發展論壇等多場會議。來自中國、日本、美國、德國、英國新型材料領域的行業領袖、專家學者和企業內嘉賓代表共600余人參與了本次會議。
本次會議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指導,中國合成樹脂供銷協會主辦,中國汽車重量輕非金屬材料產業聯盟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