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鋼構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慶平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鋼材市場供需面未改變,雖有小幅上調行情,但預期逆轉行情難現。
11月上旬,螺紋鋼、線材等建筑鋼材市場交易活躍,鋼材價格出現一波小幅上調行情。相比之下,中厚板等板材和型材市場交易一般。
“供應強勁和需求低迷”難使行情逆轉
任慶平表示,當前市場供需面尚無改變,鋼材市場表現仍然是供過于求、需求不夠。
從供給方面看,一是國慶節過后,一批被限產的鋼廠陸續復產。二是本年度不得環保限產“一刀切”,限產力度比較靈活,限產不勢必導致產量減少。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報告顯示,10月中旬,我國重點鋼企粗鋼日均產量達195.37萬噸,旬環比增長6.48萬噸,增長3.43%。因而可見,限產對供應的約束作用事實和數據說話上有所減弱。三是“長強板弱”局面導致生產板材的鋼企整體盈利情況不佳,必須用規模增加收益,因而使產量高居不下。
從需求面看,一是11月份、12月份是鋼材市場需求淡季,對建筑鋼材的需求強度明顯減弱。二是本年度汽車行業生產與銷售量持續走軟。中國汽車制造業協會報告顯示,10月份我國乘用車銷售量達193萬輛,同比減少5.8%;新能源汽車銷售量同比減少45.6%,連續4個月同比下降。汽車銷售量出現下降主要受經濟周期和政策周期堆疊影響,預期年內汽車行業難有太大的改善,對板材的需求也不會明顯增長。
年內市場不確定因素仍多
一是鋼材進出口態勢依然嚴峻。出口方面,海關總署報告顯示,10月份我國出口鋼材478.2萬噸,環比減少74.8萬噸,同比減少13.1%。前10個月,我國累計出口鋼材5508.7萬噸,同比減少5.8%。進口方面,鋼貿商需要關注最近進口鋼坯和鋼材對國內市場的沖擊。據估計,截至年底,我國鋼坯進口量將新增70萬噸左右。大批低價鋼坯進入國內市場,這可能會為部分獨立軋鋼企業帶來扭虧為盈的機會。在需求很難持續釋放的情況下,進口鋼坯進入市場將增大國內鋼材市場的供應壓力。
二是“北材南下”態勢不明。隨著天氣逐漸轉冷,北方區域建筑工程施工放緩,建筑鋼材需求下降,價格持續下降。所以,北方鋼企偏向于將資源向南方市場分流,但鑒于本年度“治超”風暴席卷南方,“北材南下”zui終效果如何尚待查看。
三是下游用鋼行業提質增效的影響。報告顯示,10月份我國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和消費品行業PMI分別為51.4%、50.3%和50.8%,分別高于制造業整體2.1個、1.0個和1.5個百分點,均運行在景氣區間。制造業內部結構繼續優化,向質量高發展,對鋼材需求在質和量上都提出更高要求。所以,鋼貿商應按照下游用鋼行業對鋼材需求的變化,調整經營策略和市場定位,尋找新的效益增長點。
(文章來源: 中國冶金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