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中國恒天汽車工業園第一輛專用汽車出廠,標志著繼中國三江、中國重汽之后,第三家“中字牌”企業,制造出了“隨州汽車”。
十年彈指一揮間,隨州專用汽車慨而慷!
“中國專用汽車之都”,是隨州人的驕傲。十年發展,車城崛起,車龍騰飛,車都走向世界。
● 雙龍組建 車龍現出雛形
上世紀60年代起步的隨州汽車產業,到2000年構成三巨頭――楚風、天風、馳樂。同年,地級隨州市創立,湖北首家、全國第二家民營汽車企業――湖北雙龍專用汽車公司誕生。
從家族企業到現代化企業,從出租廠房到征地建廠,資產從200萬元到2006年的1.1億元,實現跨越發展。8月14日,雙龍創始人王煥義憶起企業成長,往事歷歷。
由于楚風、雙龍及天風、馳樂的帶動,隨州作坊式、無資質的小專用汽車企業奮起直追,逐步實現設備現代化、研發科技化、產品標準化。到2006年,全市取得資質的專用汽車企業達到12家,齊星、大力、程力、楚勝、江南、合力等企業快速成長。
50年產業裂變,60里汽車長龍!專用汽車企業大多聚集在隨州及曾都、隨縣的經濟開發區,位于316國道沿線。倘若各企業專用汽車成品有序陳列,可構成60里長的汽車“巨龍”。
中國機械工業協會副會長張小虞,在隨州考察時說:“30家專用汽車企業,43家汽車零部件企業,汽車產品400多種,零部件1000多種。一個地區有如此完善的專用汽車產業鏈,如此高的產業集中度,全國沒有其他任何地方能與隨州匹敵。”
● 靠強重組 車城名聲鵲起
民企一元化產權結構,往往不利于融資、科技研發和產品多元化。產權多元化,企業更容易裨補闕漏,增添活力。
2006年,湖北雙龍首先靠強,融入“三江”,由中國三江航天集團控股,企業如魚得水:罐式車產量全國第一,整車出口隨州首家。該公司總經理尹俊峰認為,“三江”進入隨州,壯大了隨州專用汽車產業,拓展了三江汽車板塊。
企業需要管理,倘若管理不規范,散亂小勢必成為劣勢。200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整合規范隨州專用汽車行業”,通過聯合重組,無資質的12家企業悄然“變臉”,與資質企業整合,有資質的18家企業再也不用為資質被冒充而鬧心。
隨州汽車城在規范中壯大,2007年底,隨州被授予“中國專用汽車之都”稱號。
但倘若閉門造“車”,隨州汽車業決不會走很遠。攀高枝、引人才,才是車城變車都的必經之路。
10年來,隨州汽車企業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8所高校,簽訂了產學研長期合作協議,聘請柳玉起、王仲范、卓仁禧等一批著名教授擔任技術顧問。柳玉起說,“高校需要產業基地,便于科學技術轉化成生產力,合作是雙贏的”。
● 對外開放 車都譽滿世界
敞開胸懷、借力發展,車都取得了輝煌的開放發展之路。
隨州全力公司,產銷售量在全國鑄造行業排名第15位,2008年與亞洲zui大半掛車零部件生產廠家――廣東富華重組,興建了亞洲zui大的汽車鑄造件基地,產銷售量去年躍居全國第6位。該公司董事長聶孝全說,富華融入的不單是資金,尤為重要的是先進的技術、管理和市場網絡。
開放的胸襟,是隨州車都快速壯大的秘笈。
湖北華威牽手中國zui大的重型卡車生產廠家――中國重汽集團,本年度上半年重汽華威產銷專用汽車6491輛,比上年全年多1300輛,預期本年度可產銷1萬輛。
湖北新楚風與中國恒天集團合作,打造隨州專用汽車航母,拉長車都產業巨龍,并如期投入生產。
車都還在書寫開放靠強的新篇章。6月,三環集團與湖北楚威聯合,力爭5年投資5億元,年銷售超20億元;7月,廈門海翼集團與楚勝牽手,準備投資10億元興建專用汽車基地……
開放靠強,車都快速拓展,產品走向世界。2005年,隨州專用汽車出口破零,去年出口專用汽車近2000輛。
2009年,隨州產銷汽車4.4萬輛,產值首破100億元,分別是2000年的8.3倍和12倍,本年度1至7月產銷汽車3.8萬輛。
氣勢恢宏的車都巍然屹立,并以讓人矚目的業績,放射著璀璨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