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就極端氣候和碳排放對環境的威脅正在采取行動,各國正將注意力轉向可再生能源。
到2024年,短短5年內,預期世界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將增長50%,風能和水電項目的建設速度也迅速。
這一預期來自國際能源署(IEA),該設備構在其zui新報告中宣布,可負擔的成本將推動世界太陽能發電能力在未來五年內增長到600GW。
該報告預期,到2023年,所有可再生平臺的清潔能源產量將增加1.3TW。
近幾個月來,氣候行動和氣候變化一直是世界媒體關注的重點,其中包括16歲的氣候活動人士格里塔·騰貝格(Greta Thunberg)在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United Nations Climate action Summit)上發表的激動人心的演講,以及Extinction Rebellion等組織在世界各地發起的抗議活動。
但根據國際能源署的報告,可再生能源迅速振興的重要原因是太陽能、風能和水力發電技術相關的成本下降。
到2024年,僅太陽能發電一項的成本就有望下降15%,這將推動更多的家庭和企業安裝太陽能電池板。
這意味著,到2023年,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將超過天然氣和其他能源,占世界總用電量的30%。
美國和歐洲的太陽能和水電、風電項目的大量增加構成了IEA預期的基礎,但可再生能源的真正推動因素可能會讓一些人感到意外。
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處于領先位置——預期中國將成為可再生能源革命的主要領導者,占世界拓展的40%以上。
根據荷蘭PBL環境評價機構(PBL NEAA)的數據,2017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的28.3%,而且是其他有害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貢獻者。
但中國在龍陽峽大壩也有大型太陽能電廠(400萬塊電池板產生850MW電力輸出),在騰格里沙漠中還有世界上zui大的太陽能電廠,裝機容量1500MW。
另外,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逾60%的太陽能電池板產自中國。
該設備構預期,未來5年,中國將新增438GW的清潔能源,在綠色能源產量方面將超過歐盟。
到2040年,煤炭在世界總能源中所占比例預期將從27%降至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