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受宏觀經濟壓力及其貿易糾紛影響,銅價持續承壓,但一直未出現大幅下挫,2019年三季度滬銅調整區間45640—48390元/噸,調整率自2018年以來持續下降。一方面,中央的逆周期調整一定程度對沖了經濟的下行壓力,銅的需求增長速度呈現緩慢回落的趨勢,而供應端則在這幾年進入低速增長期,所以銅恰好處于供需緊平衡。另一方面,當前銅價處于歷史均衡位置,所以價格表現在進退維谷,調整率大幅下挫。但在供應持續緊張的環境下,倘若未來逆周期發力,國內需求出現邊際好轉,那么銅價也有希望迎來階段性反彈。
供應持續緊張,TC顯著下降
前幾年銅價的下行導致銅礦投資明顯放慢,資本開支自2013年開始日趨下降,銅礦的投資周期較長,從資本開支到產能釋放普遍需要4至5年的時間,所以從2018年開始,新增銅礦項目明顯降低,2019年下半年絕對增量較大的只有第一量子的Cobre Panama與嘉能可的Katanga。
并且考慮到大型銅礦品位下降及其Grasberg產量仍然處于恢復期,預期2019—2020年銅礦供應更加緊張。
首先,全球的銅礦山開發已經到了中后期階段,智利和秘魯的銅礦平均品位日趨下降。當前礦石品位下降已經直接影響了銅礦的產出。必和必拓年報顯示,Escondida銅礦平均品位由0.99%下降至0.87%,導致2019年上半年Escondida銅礦產量同比下降了11.3%,除此之外,智利國營的半年報也顯示礦石品位下降對產量造成了不利影響。
再者,全球第二大銅礦項目Grasberg正從露天開采過渡到地下開采,2019—2020年為轉型初期,產量大幅回落,自由港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產量同比下降了59%。
近年,國內銅冶煉廠項目集中投建,導致銅精礦TC/RC承壓回落,上半年現貨TC還有90美元/噸上方的價格,但當前僅報53—56美元/噸,部分非CSPT中小型冶煉廠的價格更實惠惠。Antofagasta與江銅、銅陵簽訂了2020年上半年TC長單,價格為65美元/噸上下,相較2019年的80.8美元/噸的長單顯著下降。并且2020年銅礦供應依舊緊張,預期年底簽訂的2020年全年長單會較2019年出現顯著下降,而冶煉廠主要以長單為主,所以預期TC下降對冶煉廠的壓力會在2020年顯現。另外,硫酸價格也在持續下降。之前已有部分煉廠增加檢修時間來應對利潤下降,未來仍有有減產的可能。
需求或階段性趨穩
當前國內經濟仍有不小壓力,但中央的逆周期調整一定程度對沖了宏觀經濟的壓力。貿易糾紛未來則依舊反重復復,但對需求預期的不良影響會持續削弱。
具體到需求端需求來看,上半年電網投資表現一般,但7月明顯好轉,累計同比增長速度從6月的19.3%上升至7月的13.9%。2019年國家電網年度計劃投資額為5126億元,截至7月完成2021億元,僅占總計劃額的40%左右,后半年潛力較大。且中央積極推動老舊小區的改造建設,而老舊小區的存量規模巨大,因此對線纜升級換代的需求較大。所以,后半年電力發力潛力較大,預期四季度的電網投資規模有希望增加。
8月,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同比較前值的10.6%下降至10.5%,地產投資增長速度連續4個月回落。但房屋竣工面積增長速度從7月-11.3%上升至-10%,下降幅度收窄。并且兩年交房期集中到來,竣工面積增長速度下降幅度有希望繼續收窄。8月空調單月銷售量1027.4萬臺,同比增長3.5%,其中內銷出貨量729.1萬臺,同比增長0.6%,在歷經了連續三個月同比負增長之后,空調內銷在提貨政策的提振下有所趨穩,2018年9—12月出貨基數較低,所以本年度9—12月內銷有希望延續8月平穩增長態勢。1—8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593.9萬輛和1610.4萬輛,生產與銷售量同比分別下降12.1%和11%,下降幅度比1—7月分別收窄1.4和0.4個百分點,行業產銷整體大幅下挫的情況有所改善。
9月之后,下游銅材企業的開工率會逐步上揚,銅的庫存也將逐步進入季節性去庫。
精銅取代廢銅消費
2019年9月23日,固廢中心公開了2019年第12批固廢進口批文,本次批文是7月1日廢六類實行限制類進口制度以后公開的第四批涉及廢銅的批文,批文量較前三批繼續大幅銳減。截至當前,前四批批文累計發放廢銅總實物量為484217噸,根據80%的品位估算,約合金屬量387373噸。2018年下半年,中國共進口廢銅136.8萬實物噸,約72.3萬金屬噸,其中進口六類廢銅82.3萬實物噸,約60.5萬金屬噸。當前的批文量較上年下半年實際總進口量還少33萬金屬噸,較上年下半年六類廢銅進口量少22萬金屬噸。進口廢銅收緊預期堆疊銅價低位,精廢價格差距明顯收窄,當前使用廢銅已不再擁有經濟優勢,所以部分廢銅消費會由精銅所取代。
綜上,銅當前處于供需緊平衡狀態,價格進退維谷,所以調整率下降,繼續做空調整率的性價比已經不高,建議中長期可以考慮做多調整率,甚至可以在低價格位時嘗試單邊做多。(作者單位:南華期貨)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