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鋼產量已占世界總產量的52%。”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日前在鋼鐵行業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座談會上做出以上表述。他表示,目前我國的鋼產量已是世界第一,但產品結構、生產結構仍需要改變。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高祥明表示,70年來,我國從缺鐵少鋼到世界第一,中國鋼鐵建立起全世界規模非常大的現代化鋼鐵生產體系。1949年我國鋼產量只有15.8萬噸,不夠當時世界鋼產量的千分之一,缺鋼少鐵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性重大問題。2018年,我國鋼產量已達9.28億噸,占世界鋼產量超過50%,產量較1949年激增5873倍,徹底完成了中國鋼鐵供應緊張的歷史。
對此,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原會長、原冶金工業部副部長吳溪淳表示,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世界第一家電制造大國、工程機械制造大國、發電和變電設備制造大國,世界第一的制造業大國,200各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吳溪淳表示,我國鋼鐵行業仍面臨著組織結構調整、加速提升產業集中度等問題。
徐匡迪指出,目前世界經濟總體處于收縮狀態,多個發達國家發布減息政策,意在提振經濟。國內方面,我國城鎮化速度已逐步減慢,城鄉一體化在加速。但如此一來,鋼鐵需求可能受到部分影響。徐匡迪認為,下一步鋼鐵供應側改革,不單僅是簡單的壓減產能,而是將生態環境影響和產品結構調整結合,調整生產流程和產品等級。
吳溪淳也表示,組織結構調整是我國鋼鐵產業各類結構調整中最具備全局性、實質性的調整。目前已是鋼鐵產業布局調整和提升產業集中度等組織結構調整的最佳時期。
【免責聲明】天賜網對以上發布之所有信息,力爭可靠、準確及全面,但不對其精確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證,僅供參考。您于此接受并承認信賴任何信息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天賜網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