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白條豬的價格已持續13周上漲,在上周達到每千克31.08元,與去年同期比較上漲幅度超過65%。
據南寧發改委消息,9月1日起開始實施豬肉價格臨時干預措施,每日在南寧市內10個市場設定點攤位,以低于市場平均價格10%以上的價格限量銷售豬肉,每人每日限購2斤。
此舉可看作是對中央政策的迅速反應。8月30日,全國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電視電話會議強調,各地要嚴格按照省負總責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要求,完成生豬穩產保供目的任務,任務完成情況會被納入考核。
豬肉限價令,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某種程度上也安定了人心。但是,有些問題值得推敲。
首先,政府補貼會帶來財政壓力。政府補貼是惠民工程的組成部分,南寧政府相關部門按10%左右降價,對于每一名消費者來說幅度并不算多,但整體算下來會給財政帶來壓力,也增加了相關部門的工作量。
再者,受惠的并不是全體百姓。此次限價僅在10個市場,等于政府出手,將客流吸引在幾個低價攤位。其他沒有政府補貼的店家或只能降價,或接受客戶可能更少的現實,兩種選擇都對一般貿易商比較不利。
因此,定點出售限價豬肉不是長期之計。要解決豬肉漲價問題,還應當進行宏觀調控。譬如,強化對生豬養殖戶的政策支持力度,拓寬調運、流通途徑;同相關部門配合作好防疫工作,層層把關,讓消費者吃得放心。
豬肉是我國多數居民關鍵性的肉類食品,保障供應不算是小事。政府對豬肉價格進行調控是履行職責的應有之義。限價或許能在短期內發揮積極影響,但從長遠看,擴大安全豬肉的供給,才能使豬肉價格真正趨于平穩。
【免責聲明】天賜網對以上發布之所有信息,力爭可靠、準確及全面,但不對其精確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證,僅供參考。您于此接受并承認信賴任何信息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天賜網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