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通過一年的建設和運行,山西生物質新材料產業研究院及其研究產業化公共服務平臺正式啟用。作為國內同范圍首家新型研究院,該院已在從秸稈生物煉制到先進制造和環保新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原平經濟技術研發區投資建設的生物煉制工廠已開工建設,預期于明年5月投產。
山西生物質新材料產業研究院是在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大力扶持下,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新型研究機構,由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的桑濤教授擔任院長。主要開展生物基碳纖維復合材料和聚乳酸生物塑料的創新研究工作,目標是將秸稈等農林廢棄物進行生物煉制,生產出優秀、安全也可分解的生物新材料,逐漸取代石化原料,解決秸稈焚燒問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該院依托生物煉制選取到的具備生物活性的木質素,打破傳統工藝壁壘,以自主研究的專利技術和獨創工藝生產的生物樹脂,具備優秀的熱力學性能,將其作為基體與碳纖維材料結合,形成具備特殊性能的生物基復合材料。特別是在碳纖維復合材料生產方面的優勢尤為突出,在氫動力工業無人機和新能源汽車重量輕方面已經形成了終端產品,與有關范圍的龍頭企業簽訂了產品試制和銷售協議。
研發出利用秸稈原料生產聚乳酸的技術和工藝,大幅降低了生物塑料制品的制造成本。聚乳酸生物塑料將打入中低端塑料市場,特別是在產生白色污染尤為嚴重的一次性塑料制品范圍,如農業地膜、垃圾袋、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和包裝材料等,將從根本上揚動生物塑料產業的發展。
【免責聲明】天賜網對以上發布之所有信息,力爭可靠、準確及全面,但不對其精確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證,僅供參考。您于此接受并承認信賴任何信息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天賜網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