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炎熱、操作車間環境惡劣、現金流不暢、庫存持續高位等均是現階段紡織行業面臨的難題,進入6月傳統淡季后,紡織行業便再沒有“辜負”淡季這個稱號,坯布價格、效益、庫存、訂單對比近兩年同期可謂“肉眼可見”的下降,在此之下織機開工降至春節后的最低點,并且貌似勢頭仍有繼續下滑跡象。“今年是最差的一年”成為幾乎絕大多數紡織業內人士的心聲,而從監測下坯布的訂單,價格,庫存來看,縱然對于最差一年有些差距,但相對前兩年可謂天差地別。短短不過一年時間,紡織行業便發生了近乎180度大發轉,但細究之下,似乎這一切的改變也有理可尋,有據可依。
監測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江浙織機綜合開機率在62%附近,較上月開機率下降15個百分點。7月當值紡織行業淡季,需求端訂單跟進乏力,江浙坯布庫存積壓至兩今年內新高。具體到各生產基地來看,盛澤地區受高溫天氣和高庫存影響,該地區織造企業開工降低負荷很大,現階段盛澤地區噴水織機開工在60%附近,噴氣織機在70%附近;長興地區噴水織機開工在8成左右;蕭紹圓機開工率下降到50%。經編行業由于其經編織機自身高每日消耗的運行特點,致使在坯布庫存高壓且提價困難下效益下降顯著,分地區來看,其中海寧經編部分工廠開工降至60%附近,較上月下降超過10個百分點,另有部分工廠考慮工人流失等問題開工仍艱難保持在7成附近,常熟地區經編機開工降至60%-65%。
顯而易見現階段織造廠的行業開工已然在除了春節假期外的低點,并且下降勢頭還在延續;對比2017年7月底8月初織機開工74%和2018年7月底8月初的72%有著顯著的下降。今年持續下降的織機開工也側面反映了紡織行業低迷的現狀,而把紡織業從前兩年的高利潤舒適區“踢出來”,首當其沖便是織機的產能過剩,其次需求端服裝市場的不景氣周期、中美貿易等也是雪上加霜
產能過剩
6-7月為紡織行業傳統淡季,織造、加彈企業訂單兩極化現象顯著,上游PTA和原料滌絲價格起伏震蕩下坯布價格同步上漲不及,效益下降、現金流遇阻;坯布庫存在經歷短暫降低庫存存后迅速持續累庫,截至2019年7月31日江浙綜合坯布庫存約42.5天附近,打近兩年庫存偏高。綜合來看,中美貿易不確定因素、坯布效益下降、高溫惡劣天氣、大單稀松、現金流不暢、高坯布庫存等關聯因素致使下游織機開工持續下降。
監測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江浙綜合坯布庫存在42.5天,2018年7月底坯布庫存為27.5天,2017年7月底坯布庫存在32.5天,數據顯示2019年7月坯布庫存遠高于近兩年同期。在2017年環保之風刮起,掀起了織機從江浙沿海地帶轉移到中西部內陸地帶的熱潮,截至2019年7月江浙地區有超過120000臺噴水織機外移,江蘇蘇北、安徽、河南、湖北、江西等地成為新的紡織業集群地,現階段安徽大省范圍內,噴水織機的產能大約已經逼近40000臺;湖北大省范圍內的噴水織機產能大約已經達到23000臺左右;江西大省范圍內的噴水織機產能也將達到60000臺左右。近兩年向蘇北、安徽、湖北、江西等地轉移的新興噴水織機產能超過了20萬臺大關,大大超過了長三角地區傳統紡織集群淘汰的噴水織機數量。
在外圍織機產能大遷徙和新增下,原本江浙地區也“不甘寂寞”,近年連續的好行情,致使企業超量引進生產設備,浙江海寧地區經編機產能增長了近20%,新增產能如潮水般內外涌出,下游織造企業由去年的供應緊張轉變為產能過剩,紡織行業景氣度不高,上游聚酯需求不佳,致使下游坯布庫存量過大成為市場的常態。整體而言,就現階段來看,在在織機產能過剩的主要壓力下,2019年需求端服裝行業不景氣和中美貿易緊張的關系成為了“壓垮紡織行業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