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德國柏林舉行的世界聚乙烯-聚丙烯產業鏈技術與商業論壇(PEpp 2019)上,IHS Markit塑料業務副總裁Nick Vafiadis表示,世界聚乙烯(PE)產能近年很可能迎來供應嚴重過剩的格局,而且對PE價格和利潤率帶來嚴重影響。同時,全世界對于海洋塑料垃圾的關注會持續降低聚烯烴產品的需求,持續壓制聚烯烴產品的利潤率。
縱然市場人士早已對PE的產能過剩提出了警告,但世界主要石化行業仍在定期公開新項目。Vafiadis預期,2020年至2022年,高漲的產能將對世界市場帶來840萬噸/年的產能過剩,這將創下PE行業的歷史紀錄。從2020年開始,由于產能過剩,PE市場將面臨巨大壓力。Vafiadis預期,2020年后,一些尚未作出最終投資決定或啟動的項目可能會被推遲,甚至取消。
除供應過剩極其嚴重外,PE行業還面臨著很多其他問題,這些都會蠶食PE行業的利潤率。這些因素包含中美貿易摩擦、世界經濟放慢,特別是中國經濟放慢,這導致PE總需求增長速度放慢。
在廣受關注的環境問題上,Vafiadis強調了全社會對于可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對PE市場的負面作用。全世界關于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問題的努力會壓制塑料需求,但這對于全社會有利。會上,IHS Markit聚烯烴業務副主管Kevin Longworth報告了可可持續發展對聚丙烯(PP)的影響。PP行業遇到的問題與PE相似,2018年新增產能的速度比預期的要快,而需求已經放慢。IHS Markit此前預期,2023年世界PP需求將降低近300萬噸/年。在環境法規的影響問題上,Longworth表示,占總應用需求20%的包裝需求將受到全世界環境法規的嚴重影響,但有占總應用需求8%的非包裝范圍對潛在立法也很敏銳,而占絕大多數72%份額的PP非包裝應用則不大可能面臨太多立法影響。
IHS Markit化學品咨詢副總裁Roger Green稱,化工業正面臨著一場漂流性災難,因為該行業務必在2025年前達到50%的包裝回收目的。Green坦言:“我們還沒有更充分措施應對。我們確實需要一場塑料廢物循環利用的革命,但今日擁有的技術還無法達到這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