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檢修疊加需求高峰
2019年中國PE產能擴增計劃在353萬噸,產能擴增長幅度度在16%,其中2019年5月份內蒙古久泰28萬噸/年的全密度裝置已經正式投產,中安聯手35萬噸/年的線性裝置7月份試車投產。截至8月初,PE已投產的產能在63萬噸,投產比重為17.8%,投產進度緩慢。
從PE的供應格局看,2008—2018年PE的進口依賴度均在40%以上,而2019年以來,人民幣匯率處于振蕩上行的格局,8月初在岸和離岸人民幣一度破7,對于進口依賴度較高的PE產品來講,人民幣貶值,進口的計價增長,而出口的計價下降,有利于出口,而階段性地壓制進口。PE的國內裝置處于檢修期,2019年8月PE檢修涉及的產能在202萬噸,占PE總產能的10.6%,產量損失量處于年度相對頂峰期。而進口積極性階段性受到影響,PE供應端的壓力將持續減弱。
從需求端看,農膜企業受季節性影響很大,2019年農膜的開工率低點為6月份的10%,8月初農膜企業的開工率已經回升至19%,縱然依舊處于偏低水平,但開工率在持續回升中。
從PE的港口庫存來看,根據機構統計的最新的港口庫存在30.7萬噸,相比年度頂峰2019年6月7日的37.1萬噸,下降了17%。從V風監測的PE市場庫存看,2019年8月初PE的庫存相比2月15日的高點下降了11.7%。從機構檢測的石化的塑料原料的庫存數據看,2019年8月初的庫存相比2月28日的高點下降了35%。從各方的數據反饋看,PE行業的庫存壓力持續緩解。
從宏觀面看,經濟承壓,塑料制品出口縮量。但統計數據表明,2019年1—6月塑料制品的出口量為669.1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9.6%。實際的數據無法證實塑料制品的出口出現持續下降,經濟態勢變化對出口的影響更多體現為心理上的焦慮。
總體看,PE年度擴增計劃較多,而實際的投產率僅為17.8%,截至8月初,國內PE的產能擴增長幅度度在3.4%,而2008—2018年PE表觀消費量的年度平均增長幅度在11%。從季節性的情況看,8月份的檢修涉及的產能超過10%,庫存相比前期的高點出現顯著的下降,加上人民幣貶值階段性地壓制進口,PE供應端的壓力持續緩解;從需求端看,農膜企業開工率逐步從低位回升,需求端有增長的空間。年度的供需好于市場的悲觀預期,而從季節性的節奏看,階段性的檢修集中期疊加需求有回升空間,PE的價格存在向上的推動因素,隨著宏觀面的悲觀情緒有所釋放,PE充分調整之后依舊存在再次上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