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谷歌
收購Nest宣布進軍智能
家居行業,“智能家居”的概念逐步在大眾中出現。時至今日談及這個
市場,眾多行業人士都認為市場現狀“內熱外冷”,“智能家居風口論”吹了很久但尚未有大規模爆發。
CPS中安網了解到,以家庭場景為單位的成套解決方法還未構成規模,智能家居仍以單品為主流。2018年智能家居單品出貨量統計報告顯示,智能鎖產銷售量在1300萬至1500萬套之間,滲透率約為5%;智能音箱出貨量為2190萬臺,滲透率僅為2.15%。而其它大部分智能家居單品市場滲透率甚至低于上述兩個單品。
究竟是哪些原因阻止了智能家居市場的起量?CPS中安網在觀察調查后,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
政府引導力度弱,行業標準缺少
自2017年,智能家居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嚴格意義上來講,到當前為止還未有對應的政府相關部門引導、監管智能家居市場。提起智能家居,很多人自但是然會想到高端消費和高端用戶,很多消費者對此了解甚少,市場缺少協調性。
行業缺少標準。一直到今日,政府相關部門都沒有制訂出我國的統一國家標準,大部分研產一體的
企業只能參照國外標準。大、中、小
廠家各自為政,雖然提供成套的解決方法,但企業與企業
產品之間各種
通信協議繁多,設置了嚴重的競爭壁壘,對消費者的使用與后期維護升級帶來了更多麻煩。
以當前市場上藍牙、WiFi和ZigBee三種主流無線通信協議為例,需求端控制和家居
設備之間大多采用單獨一種協議,傳輸流暢且成本較低,而兼容各種傳輸協議的需求端網關設備
價格偏高,且傳輸性能并不比前者更好。
資本關注有所下滑
據前瞻產業研發院整理報告顯示,在智能家居行業融資數量上,2016年融資事件達到97起,2017年為87起,2018年為51起,融資事件超過70%來自于天使輪和A輪,投資熱度有所下滑。資本對智能家居的熱情減退,加上世界經濟總體下降趨勢,智能家居熱潮逐步回歸平穩。
產業鏈不完善
當前國內智能家居產業鏈上游的傳感器、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主要被外國品牌占據,主要掌握在英特爾、ARM、高通等美國大廠手中,對外依賴程度高。國內廠商的業務重點偏向于應用端,在元器件
供應方面稍顯薄弱。
國內智能家居企業大部分為中小企業,受企業自身實力限制,推出的產品比較單一。當前市場主要是智能門鎖、智能音箱、智能網關產品、智能燈光控制、自動窗簾等產品,還沒有直接推出完整家庭應用環境解決方法的企業。
相比傳統產品,成本與價格不親民
受產業鏈影響,智能家居價格層層推高。以全自動窗簾為例,市場上
價格在2000至5000之間,是傳統窗簾的十幾倍之高。智能家居的高價格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研發成本,一是制造成本。
在技術研發方面,智能家居產品包括物聯網、通訊協議、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各種新興技術,因而高科技研發成本使得產品成本高居不下。
傳統
家電產品多以大大量生產的方式減少成本、提高盈利,但由于當前智能家居消費市場尚未完全打開,智能家居產品多是小型生產,無法在生產數量上達到突破,因而制造成本相比傳統智能家居的成本相對高很多。
安裝與售后維護跟不上
個性化定制解決方法需要配合大量現場勘查設計與交流溝通的工作,存在一定的技術含量,而大部分用戶了解的信息有限,因而前期安裝的問題往往限制了用戶的選擇。
售后服務對專業性、反應速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線下服務體系的建設需要大量的時間、資金、人力、物力的投入。市場調查報告顯示,80%集成服務商團隊規模在20人以下,大部分企業在售后服務體系建設方面都無法滿足用戶需求。
數據安全問題
智能家居產品是一種聯網設備,在這種萬物互聯的時代,隱私信息安全是消費者重點擔心的問題。以智能音箱為例,亞馬遜和谷歌都曾爆出數據安全問題,這些設備在接受用戶命令時也能以遠程存儲音頻,可能收集到用戶的敏銳數據。對于用戶而言,他們不會希望自己的隱私被其他人甚至黑客所利用。因而在權衡便利與隱私保護的過程中,企業需要獲取用戶更多的信任。
用戶不買單
對于國內的工薪消費群體,采購能力限制了智能家居在這個受眾群體中的普及速度。以年齡區間來劃分的話,八零后、九零后對智能家居產品接受度較高,但經濟實力較弱;而他們的父輩六零后、七零后經濟實力較強但接受度較低。
另一方面,從用戶接觸渠道來講,報告顯示71%消費者是經過
電商渠道采購智能家居產品,僅12%的銷售份額來自專賣體驗店。這對消費者真正了解、體驗產品功能產生了一定的局限性。
除此之外,受我國地產背景影響,如果房地產商將智能家居加入到精裝修配套設施,就必需進行統一
采購、安裝、調試,雖然成本有所下滑,但用戶就無法根據自身需求選擇產品樣式、功能類別等。
智能家居作為一個新興范圍,不論是技術成熟度還是消費者與市場的培養,都處于起步階段,雖然產品功能、解決方法在一步步升級、完善,但距離真正的大規模普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免責聲明】天賜網對以上發布之所有信息,力爭可靠、準確及全面,但不對其精確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證,僅供參考。您于此接受并承認信賴任何信息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天賜網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