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由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完成的《中礦(北京)中國煤炭產業經濟景氣指數研究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煤炭產業雖然總體延續平穩運行的基本態勢,但景氣度較上年明顯趨弱。
中國煤炭產業經濟景氣度在2017年3、4季度出現下跌至97.16后,于2018年一季度出現反彈至98.06,而后逐季盤落,二季度末97.94,三季度末97.72,至四季度末暨年末的97.68,分別下降了0.12,0.22,0.04,但降幅已開始收斂。
2018年,在跟蹤研究的4個維度的10大指標中,同比上升的有4個,分別是煤炭產量、進口量、利潤和投資;下降的有6個,分別是主營業務收入、庫存、出口、價格、回款天數和用工數。
具體來看,在供給指標中,2018年累計生產煤炭35.5億噸,同比增長5.2%,增速較去年加快2個百分點;累計進口煤炭2.81億噸,同比增長3.9%,較去年增速收窄2.2個百分點。煤炭產業產成品資金占用降幅較去年同期有所擴大。
從需求指標看,預計2018年主營業務收入為24047億元,同比減少5.5%,增速較去年同期收窄20.4個百分點。全年累計出口煤炭493.4萬噸,同比減少39%,降幅較去年同期擴大32個百分點。2018年末,環渤海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569元/噸,同比下降1.6%。
從效益指標看,預計2018年將實現利潤總額30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3%左右,較去年同期增速290.5%大幅度回落。2018年末應收賬款同比減少一成以上。
從發展指標看,預計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873.6億元,同比增長8.5%,較去年同期增幅擴大20.8個百分點;2018年11月底從業人員為324.5萬人,同比減少4.6%,較去年同期降幅收窄4.2個百分點。
《報告》分析認為,2018年,在世界經濟增速放緩,貿易戰爆發,美元強勢,外部壓力大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雖延續穩中向好態勢,但也出現增速趨緩現象,結構性問題進一步暴露,資本市場疲軟下行,金融風險加劇,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中國煤炭產業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依然能延續平穩運行態勢實屬不易。
究其原因,一是得益于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政策的及時調整,為煤炭產業延續平穩運行態勢提供了穩定的宏觀環境。二是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自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已累計化解過剩煤炭產能近7億噸,累積的產能過剩問題基本得到化解;以債轉股為主要手段的去杠桿舉措,使企業資產負債率不斷攀升的勢頭得到遏制;以降低政策性成本為重點的降成本過程,有效緩解了企業成本居高不下的矛盾;目前,以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內生動力不足、轉型升級遲緩問題的多項補短板措施正在全面推進,較好地對接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得益于煤炭產業開放合作的有序推進。改革開放40年來,煤炭產業有序推進開放合作進程。多年的開放合作助推煤炭產業發展:地域間的資源流轉促進了煤炭資源優化配置;在國有和民營企業深度融合的體制機制下,企業積極性增強,內生動力加大;產業間的并購重組,使產業間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交易成本降低;許多先進的煤炭企業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舉,在資源出現瓶頸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
四是得益于下游產業較為給力。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速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在化解過剩產能、出清地條鋼等一系列改革政策措施推動下,鋼鐵業運行情況在2018年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尤其是“一帶一路”的建設刺激了鋼鐵業的有效需求。2018年,盡管受基建投資下降影響,水泥市場產銷均有所放緩,但全產業在環保整治錯峰限產、集中停產、優化產能結構和加強產能置換等政策推動下,價格一路上揚。煤炭作為水泥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燃料,其發展態勢必將受到水泥行業的影響。
五是得益于煤炭企業發展方式轉變和動能轉換。多年來,煤炭企業習慣在市場疲軟、價格盤落情況下,通過提高產量的方式,薄利多銷。這次市場重壓之下,在習近平同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煤炭企業順應時代潮流,積極尋求發展方式的轉變和動力轉換,由高速增長的規模速度型轉變為高質量發展的質量效益型;主動放棄價格戰,根據市場需求變化調整產量,相對穩定了煤炭價格;加強內控管理,降本提效,主動對標高質量發展,實現了增速放緩條件下的穩定運行,效益同比增幅超過產量增幅。
《報告》指出,綜合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結合煤炭產業自身發展的客觀實際,2019年我國煤炭產業下行壓力較大,短期內難以改變景氣度緩慢下行趨勢,從已經和正在發生的諸多變化看,若調控不力,供求平衡的局面有可能被階段性打破,煤炭市場價格下行的可能性較大。若不出現意外,煤炭產業景氣度將呈現溫和調整、緩慢下行、先抑后揚、相對平穩、穩中向好的態勢。
《報告》建議煤炭產業發展要立足于世界經濟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民經濟中深層次問題尚待解決、產業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這一時代背景,堅定信心、審時度勢,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五大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抓住機遇,主動出擊,守住底線,平穩運行,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華誕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