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蒙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化驗室主任劉麗芬日前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交了《關于在東北三省及內蒙古自治區開展水泥產業結構調整試點的建議》,提出通過依法化解水泥產能過剩、規范pvc熟料企業生產經營、暫停32.5等級水泥生產銷售、產能置換政策與過剩程度掛鉤、動態執行錯峰生產、建立去產能專項調節基金等措施,使這一區域水泥行業在2020年扭虧為盈。
作為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的李樹海也通過報道得知了這一消息,他表示劉麗芬代表所提的建議,是為整個泛東北地區水泥行業企業發聲。北方水泥作為泛東北地區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之一,完全贊同劉麗芬代表所提的建議。
“雖然2018年全國水泥行業利潤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但就區域而言,南北效益上演‘冰火兩重天’,尤其是泛東北水泥行業還在生死線上掙扎。”李樹海說道。
泛東北地區水泥企業近年來連續、普遍處于虧損狀態,對地方稅收造成嚴重影響;由于工人冬季停產放假時間長達5個月之久,企業人才流失和人口外流情況加劇……泛東北水泥行業的不景氣已經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2018年南方和華東區域水泥行業利潤可觀,這是由需求支撐、供給控制等多重因素決定的,但這絕不能掩蓋全國水泥行業產能普遍過剩、部分區域嚴重過剩的事實。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這種盈利態勢還能維持多久,誰都不能打包票。”李樹海表示。
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還嚴肅地表示,異常突出的供需矛盾是影響水泥行業發展的癥結。以北方水泥的核心市場吉林、黑龍江兩省為例,無論是從產能過剩的程度,還是市場需求下滑的程度來講,都是全國最為嚴重的地區。行業普遍認為,熟料產能利用率在80%左右為合理水平,2018年吉林省熟料產能利用率為40%、水泥產能利用率不足30%,黑龍江省熟料產能利用率35%、水泥產能利用率僅為20%,如此低的產能利用率,企業要想實現扭虧何其艱難。
我國水泥市場需求已經進入平臺期。在李樹海看來,吉林、黑龍江兩省水泥市場總需求基本會維持在4100萬噸左右水平并保持相對穩定態勢,所以要擺脫經營困境,只能在供給側方面下手。“開展實質性的去產能工作已迫在眉睫。但更令人擔憂的是泛東北地區新增產能還在繼續,新增產能和潛在新增產能達1000萬噸。”
就當前水泥行業亟待解決的化解過剩產能問題,李樹海提出了四點建議:
一是堅決淘汰落后、嚴肅處理違規項目是解鎖產能過剩難題的兩把金鑰匙。對落后產能必須在新形勢下有一個新的界定,凡是屬于落后產能的,應有計劃、有步驟的堅決、徹底淘汰;產能指標置換不能跨省,產能嚴重過剩(利用率低于50%)的地區不能置換;對違規建設項目,特別是對國發〔2013〕41號文之后新增的違規建設項目,必須徹查并嚴肅處理。
二是錯峰生產是現階段限制過剩產能無序釋放最為行之有效的方式,而且避免了冬季采暖期“兩污疊加”,一舉兩得,必須堅持。“但是在近兩年的錯峰生產執行中,部分企業為了一己私利,拒不執行錯峰生產政策,使依法依規企業利益受到損失,影響著大企業集團錯峰生產的信心。”他介紹道。對拒不執行錯峰生產政策的企業,建議相關部門加大稽查力度,依據《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進行懲處,同時將其納入社會征信系統失信企業黑名單,拒絕參與政府工程投標,并取消其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
三是從新疆全區取消32.5等級水泥初步探索成果看,完全取消32.5等級水泥國標是可行的,可在全國范圍內快速推動全面落實。“一方面我們現在有的是足夠多的產能,有充足的能力來生產高標產品;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適度提高相關產品的標準也是合情合理的。”李樹海在采訪中表示,“全面取消32.5等級水泥,自然會淘汰一批沒有競爭力的小水泥,熟料料耗的合理提高會使產能的利用率也隨之提高,所以可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過剩產能、緩解供需矛盾。而且全面取消32.5等級水泥和高標號水泥的普遍使用,可解決低標水泥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將進一步提升工程的質量,為建筑工程百年大計提供保障。”
四是建議盡快推動設立水泥去產能基金。“我認為,要讓劣勢產能、礦山資源不匹配熟料線等沒有競爭力的產能,以及低效無效資產徹底退出市場,最大的障礙還是退出產能的補償和人員的安置問題,也就是資金的問題。”他說道。“國發〔2016〕6號和國發〔2016〕7號文件意見,中央財政設立的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僅用于鋼鐵、煤炭行業,并表示目前中央財政還難以對水泥、平板玻璃設立相關專項資金,所以借助市場手段,由企業自行設立水泥去產能專項基金,不失是一種良策。”
他建議由泛東北六大集團(北方、亞泰、冀東、山水、天瑞、蒙西)牽頭,共同設立去產能專項基金,按照“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由續存企業為退出企業提供必要經濟補償。目前吉林水泥集團、遼寧云鼎水泥集團、內蒙古水泥集團均已成立,黑龍江水泥集團也在積極籌劃之中,可以探索以省級水泥集團公司作為去產能專項基金的載體,肩負去產能基金管理職能,并盡量爭取政府政策支持和適當資金補貼支持,從而形成市場化的長效去產能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