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華夏時報——在線教育藍海引投資人熱捧 2020年預測規模超3000億 )。
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處于龐大且平穩狀況
正值學生放暑假,各類課外班的招生如火如荼。蜂擁而至的招生場面似乎成為中國學生寒暑假的一道獨特風景。隨著科技的發展,教育培訓正在邁進一個新的階段,在線教育開始發芽,電視臺播放著很多網校的滾動廣告,實體教育機構向外遞送印著網校二維碼的宣傳卡片,網站上開始推送大師的公布課,號稱聽課相當于讀中國歷史。
參與在線教育最大比重的人群為中小學生,他們多為95后、00后,這些孩子正在上小學和中學。據公布數據顯示,K12在線用戶規模呈現遞增態勢。2016年至2018年的K12在線用戶規模則更大且增長得更為迅速,分別達到1532.7萬人、1749.7萬人、1968.9萬人。在線教育用戶群體規模也處于較為龐大且穩定的狀況,2017年為16984萬人,滲透率為10.30%;2018年數字較為穩定,為16973.6萬人,滲透率為11.60%。
2013-2018年中國K12在線用戶規模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發院整理
正在增長的受眾人數和龐大的市場規模吸引眾多線下實體教育機構紛紛轉型做在線教育。據觀研天下預測,預測到2020年,在線教育的市場規模要達到3150億元。而在線教育主要有:少兒外語、中小學教育、高校學生教育、留學生教育、職業考試和個人興趣教育等方面,其中受眾比重最大的是中小學教育方面。
“中小學在線教育和職業培訓是在線教育的市場主體,當前可以的行業模式以直播和錄播為主,將來內容費、會員費、增值服務費等模式或將陸續跑通。”滬江網校在線教育負責人向《華夏時報》記者展望在線教育的將來。
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
北京一所公立小學的學生王欣(化名)近期參與了網絡課程的學習。一臺電腦,一副耳機,王欣開始了其小學數學課程的學習。學生開始在討論區簽到,老師核點人數后開始堂前測試,時限10分鐘,王欣集中精力作答。在學生完成作答后,網課老師在線批改測試考卷并針對問題予以解答,王欣但凡有不懂得便在討論區發送問題,老師會統一解答,時間不可以則會在建好的微信群中解答……
像王欣一樣報名網校的學生不在少數。記者實地走訪了多家教育機構,其中不乏上網校學習的孩子。
“我家孩子上網校已經兩年了,現在四周的孩子有很多都加入了網校,網校輔助實體班的學習,其中的知識使孩子總體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網校上課的形式也與下線越發趨同,做測試、交作業的功能都很齊全。” 一位孩子參與網校學習兩年的家長告訴記者。
另一位正在等孩子下學的初中三年級的家長向記者透露,網校雖然知識點齊全,但是與老師的互動沒有線下課程與老師的互動效果好。不過孩子更喜愛線上這種新的教學形式,現在的孩子對科技產品的適應性比家長要強。
在記者的四周也有很多孩子上中小學的家長朋友,他們為孩子的教育很是操心,有的為了孩子可以上好的學校給孩子報名參與了各類各樣的輔導班;有的為了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給孩子特意報名了演講班、朗誦班。一位家長告訴記者:“每天工作已經很累,晚上還要帶孩子參與課外班,真的很累。所以近期打算給孩子報網課,聽說網課的效果也不錯,所以想報名試試。”
隨著孩子和家長在在線教育方面的巨大內需,中國在線教育的市場規模一度高升。因而,在升學就業需求、技術創新、政策規范的共同推動下,我國在線教育市場發展高速,據前瞻產業研發院發布的《中國在線教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僅為701億元,截至至2017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市場規模已達1917億元,5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2.3%。預測2018年我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達到2321億元,同比增長21.07%。
據相關機構預測,2019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或能達到2727億元。預測到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0億元,達到3150億元。這一數字一直處于上升趨勢,揭示很大的教育內需帶動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張。
2012-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發院整理
(備注:2014年市場規模增長速度為18.9%)
投資人眼中的“香餑餑”
蓬勃的在線教育市場攫取投資者的心。在2005年大批的教育機構興起后,很多投資機構用靈敏的商業嗅覺嗅到了市場的方向,眾多機構開始注資教育范圍。如新東方、學而思等教育培訓機構吸引著大量資金,而大量資本紛至沓來后,教育培訓市場進入了火爆期。
據前瞻產業研發院數據顯示,2013-2016年,國內在線教育市場迎來高速增長,家教O2O、K12教育、少兒英語培訓、職業培訓、素質教育等細分范圍全面開花,一舉成為最受投資機構關注的熱點賽道,投融資數量節節高升,2016年達到歷史最高紀錄298起。
進入2017年后,在線教育面臨著全行業廣泛虧損的現實,很多項目遭遇沖擊,投資機構投資開始趨于理性,當年投融資數量大幅走跌至209起。2018年以來,經過兩三年的沉淀,在線教育優良項目逐步浮現,且迎來一波上市潮,資本“搶籌”現象重現。截至今年11月14日,在線教育投融資數量已達200起,全年大機率將超過2017年。
2008-2018年中國在線教育投融資數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發院整理
(備注:2018年數據截至11月14日)
其中,近期備受關注的在線教育掌門1對1已獲取E輪融資。據公布資料顯示,2015年7月,掌門1對1獲取小米創始人雷軍旗下順為基金近2000萬元A輪融資;2016年3月,獲取B輪融資;2016年9月,獲取 C輪融資;2017年12月26日,掌門1對1宣布獲取由華平投資和元生資本提供的1.2億美元D輪融資;2019年2月18日,掌門1對1宣布完成3.5億美元E-1輪融資 ,投資方包括CMC資本、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旗下中金甲子基金、中投海外直接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某知名國際組織、Sofina、海通國際等多家機構。
除了掌門1對1、猿輔導等為中小學生教育開設的網校,一些提高專門學科能力的網校也活躍于網絡。“滬江自2001年創立后總共獲取了9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上海文化產業基金、百度、皖新傳媒等十幾家機構。從創投市場環境來看,資本寒冬的到來確實使創業融資變得不太容易,但在線教育仍舊是一級市場里受追捧的賽道,近些年互聯網教育平臺屢獲融資,且不乏大額融資,說明市場對在線教育的信心與期望還是很大的。”滬江網校在線教育負責人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道。
在線教育范圍一直是頭部投資者的重點關注范圍。從2010年至今,眾多頭部投資機構在投資策略中囊括了在線教育范圍。資本的熱捧為在線教育范圍的發展給予動力。
輕資本的優勢
投資人看重在線教育市場的發展前景,同時在微觀方面,投資人也看重在線教育企業后期的長期盈利水平。
據一位在線教育業內人士透露,線下教育的成本產生(在平均水平下)為約15%場地租金,15%-20%市場推廣費用,15%左右的銷售成本;30%-50%教師工資。可見,線下教育占很大比重的是教師工資,占到了三分之一至一半的成本且此成本將長期伴隨企業的成本核算。
相比于傳統的線下培訓模式,在線教育的場地租金費用為零,教師工資成本較低。教師成本占總成本的約30%,市場推廣約占50%,而銷售費用約占15%。在線教育的前期投入主要為研發成本,一家普通的教育網站,研發成本的投入大約在50萬元,而而后期成本投入較少,主要在市場推廣和銷售費用方面。在線教育的后期盈利動力較傳統的線下機構要高得多。較好的利潤增長模式亦是投資人看重的一點。
長期盈利水平是投資人收回成本并贏取利潤的重中之重,而其商業壁壘在于在線教育特有的優勢。在線教育學習方式靈活,可以及時隨地學習,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根據自主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進度,及時經過平臺與專業的課程老師進行溝通、答疑解惑。另外,諸如網校等在線教育的教學形式個性化,可以經過運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對每個同學的學習進行跟蹤,根據不一樣學生提供不一樣的個性化建議與計劃,從而實現真正的“因材施教”。
在線教育的諸多優勢能護航其對線下教育實現反超嗎?
滬江網校在線教育的負責人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在線教育的意義不是替代線下授課,而是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改變教育的形態。在線教育的出現經過其便捷性、普惠性等顯著優勢成為線下教育的一種補充。將來,科技的發展很可能會讓虛擬課堂高度融合進現實,基本擺脫線下場地的限制,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當然,在線教育不光“滿身是寶”,其也存在弊端。學生自主性的提高對學生的自律能力有較高要求。在這方面是家長不太省心的。不過,我們依舊相信,無論是微觀的企業,還是宏觀的行業,都需要兩支腿走路,一支是“優勢”,另一支是“劣勢”。只要優勢可以占據主導推動企業或行業發展就能產生良性循環。
教育是社會的剛性需求,社會的發展少不了教育。如今,名校教育仍是社會階層躍遷的主要途徑。隨著科技的發展,在線教育或將成為教育機構較為主要的發展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