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三桶油”逆市反彈的股價表現成為資本市場最大的亮點之一。其中中石油反彈3.50%,中石化反彈2.69%;中海油旗下的上市公司中,海油工程上漲幅度最大,達5.52%。
有分析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石油股價走勢與大盤相悖,在經驗上是大機率事件。”
上星期末,國內社會各界還沉浸在中秋佳節(jié)的氣氛之中,“四戰(zhàn)之地”的中東卻發(fā)生了大爆炸。沙特阿拉伯內政部9月14日發(fā)表聲明稱,當天凌晨,有數架無人機襲擊了沙特國家石油公司的兩處石油設施并引發(fā)火災;雖然火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襲擊導致沙特原油日產量在量損耗逾500萬桶,天然氣日產量在量損耗超過5600萬立方米。
從期貨市場的反應來看,在國際市場,布倫特原油期貨上漲幅度一度擴大到19%,創(chuàng)下該品種上市以來的最大上漲幅度;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的WTI原油期貨上漲幅度一度超過7%,觸發(fā)了熔斷機制。在國內市場,我國原油期貨主力合約“sc1911”以466.5元/桶的價格在漲停板開盤,最終收至470.3元/桶,上漲幅度達6.35%。
格林大華期貨石油研究員王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倘若不考慮沙特油井遭襲這一突發(fā)事件,“今年原油市場的供需情況總體寬松,特別是下半年來供應呈現略有過剩的情況。從現階段來看,這一突發(fā)事件尚未對世界供需形勢產生顯著影響,油價的調整更多的是市場信心的反映,未來還要根據事態(tài)的發(fā)展來判斷供需形勢的變化”。
從國際原油的供需關系來看,在終端,世界石油需求1月份-5月份增加52萬桶/日,為2008年以來同期最小增長幅度,經合組織石油需求連續(xù)三個季度下降,為2014年以來首見;在供應端,8月份非OPEC國家原油供應同比增加160萬桶/日,俄羅斯、尼日利亞和伊拉克8月份產量超過配額60萬桶/日,OPEC增產5萬桶/日至2974萬桶/日。
“原油價格的飆升是市場面對沙特石油生產設施受損的‘膝跳反應’,油價隨市場信心修補將略有走低。”王凱持續(xù)談道,未來油價能否維持在高位依然在于沙特原油生產的恢復情況以及沙特政府及美國能源部、國際能源署(IEA)等其他機構的對策。
談及以上突發(fā)事件對于“三桶油”的影響,王凱表示,雖然股價有所變化,但本次突發(fā)事件“尚未對三桶油的進口產生實質影響”。考慮到今年原油市場總體寬松的格局,8月26日,中國石油股價最低接近6.02元,跌破2013年來低價位,刷新歷史新低。
王凱持續(xù)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現階段國內70%的石油消費依賴進口,中石油又占據原油進口的大部分;倘若沙特原油產量不可及時恢復,原油進口出現較大缺口,造成油價將會持續(xù)幾個月甚至更長期的反彈,對作為原油專業(yè)制造商的中石油是偏利好的,而對主要經營業(yè)務為煉油的中石化可能影響偏利空。”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