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環球時報》英文版發表題為“全球數字貨幣競爭時代,中國不能缺席”的評論文章。《環球時報》記者Wang Jiamei在文章中指出,Facebook發行數字貨幣Libra后,“便擁有了為全球27億人發行貨幣的鑄幣權,成為數字經濟中獨立的‘央行’”。為緩解由此而來的監管壓力,Facebook可能會與美國監管機構達成協議。
協議一旦達成,Libra將成為美元在全球數字經濟中的實際代表。美國憑借Libra在數字經濟競爭中獲得顯著的先發優勢,他國政府將很難阻止Libra在數字經濟中的滲透。中國也不例外。
《環球時報》認為,中國必須參與這一輪數字經濟競爭。“隨著全球數字經濟競爭時代的到來,中國產業和監管機構都有必要就數字貨幣進行更多對話,理解甚至是鼓勵數字貨幣。否則,中國有可能會在新的金融格局中落后。”
百度百科顯示,《環球時報》是人民日報社主辦與出版的國際新聞報刊。《環球時報》英文版創刊于2009年4月20日,是中國第二份面向全國發行的英語綜合性報紙,也是唯一向國外傳達符合中國基本國情綜合新聞的一份報媒。
以下為《環球時報》英文版原文,由火星財經編譯:

上周,Facebook發布了加密貨幣項目白皮書,將Libra定義為穩定幣,計劃在2020年發行。
據媒體報道,Facebook已經與Visa、萬事達、Uber和PayPal等28家合作伙伴組成了一個用區塊鏈節點驗證交易的“天秤座聯盟”。它還希望在Libra上市前讓聯盟會員達到100名。
Facebook的數字貨幣計劃引發了全球對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的熱烈討論。有評論斷言,Facebook的數字貨幣計劃可能是自2009年比特幣問世以來,加密貨幣領域最重大的事件。Libra發布后,數字貨幣有望成為金融技術的主戰場和數字經濟競爭的焦點。
但是,中國企業或將缺席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美國在過去為了控制全球金融和貨幣流通而建立了美元霸權。如果同樣的事情在數字貨幣時代重演將會怎樣?如果中國不能在數字經濟革命新階段里參與進來,那么它可能會在貨幣競爭中處于被動地位,更別說將喪失原本在互聯網和金融技術領域的優勢。
傳統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最近都在積極推出自己的數字資產或區塊鏈服務。今年2月,摩根大通宣布發行第一個由美國銀行支持的加密貨幣——JPM Coin。然而,這些都不能與Libra相提并論。
Libra不同于現有的加密貨幣,它被認為是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資產的升級版。與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貨幣不同,Libra的價值將由法定貨幣和證券支撐,更加可靠和穩定。由于具有硬資產儲備屬性,Libra不僅會影響數字經濟,還將影響國際金融體系。
發行Libra后,Facebook便擁有了為全球27億人發行貨幣的鑄幣權,成為數字經濟中獨立的“央行”。
當然,Libra在成為全球貨幣的道路上將面臨眾多挑戰和阻礙,尤其是來自國際監管機構和政策制定者的審查。因此,Facebook極有可能為緩解監管壓力,與美國監管機構達成協議。
美元在過去的全球數字經濟中缺乏主導地位。但協議一旦達成,Libra將成為美元在全球數字經濟中的實際代表。有了Libra,美國可以在數字經濟競爭中獲得顯著的先發優勢,他國政府將很難阻止Libra在數字經濟中的滲透。
中國必須參與這一輪數字經濟競爭。數字貨幣將成為必然趨勢,并給數字經濟、全球技術、金融、資本和經濟結構帶來深刻變化。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的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0多萬億元(約4.36萬億美元),中國互聯網公司在移動支付和電子商務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從這個層面上說,中國有能力參與下一階段的數字經濟競爭。
誠然,數字貨幣很容易被恐怖分子和犯罪分子用于非法金融活動,嚴格的監管確實很有必要。為了金融穩定,中國的金融科技行業也需要嚴格的監管。
監管機構的謹慎態度或許解釋了為什么中國金融科技行業似乎反應遲緩,而美國科技巨頭在數字貨幣上取得了快速進展。然而,隨著全球數字經濟競爭時代的到來,中國產業和監管機構都有必要就數字貨幣進行更多的對話。否則,中國有可能會在新的金融格局中落后。
附:《環球時報》英文版報道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