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最大的聚氯乙烯(PVC)生產和消費國,中國正在由氯堿大國向強國邁向。PVC行業需經過調整產業結構,強化科技創新力度,開發高端化產品,以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這是金聯創上周在西安召開的2019中國聚氯乙烯產業鏈高峰論壇上,業內專家達成的共識。
調結構任重道遠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總工程師蔡杰說明,中國在世界獨有的電石法PVC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80%以上,而且PVC產業重心向中西部轉移的趨勢日益顯現,當前西北地區PVC總產能占全國的49.7%,基本均為電石法。其中新疆和內蒙古分居第一和第二,合計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40%。
“我國電石法PVC資源優勢明顯,成本比乙烯法路線低,且原料比乙烯容易獲得,所以近些年來電石法PVC產能爆發式增長,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激烈。”蔡杰說明說,當前受電石供應和市場低迷影響,山東、河南、江蘇、浙江等地PVC裝置開工率持續下降,很多裝置已停產。
根據國家石油化工產業政策,嚴格控制電石、燒堿、聚氯乙烯等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鼓勵經過其他工藝路線的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但現實中缺少操作方面的實施細則,地方政府自由性很大。
“乙烯法路線替代電石法并不易。”蔡杰坦言,相對于聚乙烯、乙二醇等乙烯下游產品,乙烯法PVC項目投資很大,配套要求多,投資回報率并不高,企業熱情不夠。山東、青海等幾家企業已建成的甲醇制烯烴或煤制烯烴與PVC組合升級改良,實際運營并偏悲觀。
蔡杰建議,PVC行業要擺脫單純以追求規模拓展為目的的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包括原料結構、技術結構、產品結構。比如原料方面,可與石油化工、現代煤化工組合,實現各種原料組合,在有條件的地區實施改造;產品方面,要提升專用樹脂等高端產品的比重,實現氯堿大國向強國轉變。
高附加值產品缺少
中國石油化工齊魯石油化工分公司高級工程師于國良認為,當前我國生產的PVC產品多數為通用型,受房地產投資增長速度下滑等因素影響,下游塑料建材需求減少,PVC市場總體不振,但下游制品潛在市場仍然很大。所以,業內企業應堅持向國際看齊,提升產品質量,開發專用及高附加值的PVC樹脂新產品,比如高聚合度PVC、高透明PVC、增韌型PVC等。
據了解,國內企業已在高端產品開發和應用上發力。如新疆天業的高附加值PVC與普通PVC業務存在協同效應,部分產品生產過程中可共用原料、半成品、副產品、能源等,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陜西北元化工開發的超消光PVC新品成功試生產并下線,該新品比常規牌號的產品消光性更優秀;河北金牛化工開發出消光樹脂、高聚合度樹脂及透明制品、熱收縮膜等各種高端專用樹脂;海南立昇凈水科技在世界首先實現PVC材料生產優良超濾膜,使每立方米膜的售價降至百元以內。
市場預期偏悲觀
近些年來,外購電石或乙烯的PVC獨立裝置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差,正在逐步退出,建立從基礎原料到產品的完整產業鏈條,成為企業的選擇。但由于PVC市場調整很大,加上國家產業政策限制電石及PVC產能,企業新建PVC項目的熱情并不高。
蔡杰表示,去年國內PVC生產能力達2404萬噸,消費量1900萬噸,裝置開工率恢復至77.9%。預期此后新增產能年均增長3%~4%,增長速度呈小幅下滑態勢。
金聯創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氯堿產業鏈高級分析師朱姍姍預期,2019年我國PVC產能2639萬噸,同比增加7.28%,占世界總產能的44%。在房地產政策調控影響下,PVC需求增長速度下降,預期本年度需求量1986萬噸。
“從總體來看,上半年PVC行業開工率逐步上漲,總體庫存高居不下,市場走勢低迷,華東電石法PVC主流價保持在6400~7000元/噸,但也沒有大幅下挫。”金聯創氯堿產業鏈高級分析師劉天旸說明說。
對于下半年總體走勢,劉天旸認為,受國內環保高壓政策,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美聯儲降息等因素影響,盡管本年度計劃10多套裝置建成,但部分裝置可能不會如期投產,保守估計2019年PVC產能在2500萬~2550萬噸,供應強勁和需求疲軟的格局很難改觀,預期下半年市場將呈倒“V”字走勢,“金九銀十”的傳統旺季很難達到預期。
以上是最新PVC價格資訊,更多PVC價格信息查詢,或想隨時把握最新PVC價格走勢,PVC產業動態,請持續關注天賜網行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