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美國東部時間),杜邦公司宣布,隨著農業部門從原陶氏杜邦公司成功分拆并分立為科迪華公司,杜邦公司以獨立公司身份全新亮相。
作為創新提供者,杜邦公司以專業化的增值解決方案,為各行各業和人們日常生活帶來革新。杜邦公司的普通股同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紐交所)開始常規交易,股票代碼為“DD”。
這意味著,全球最大的化工企業,陶氏杜邦正式分家,這也很可能代表著全球化工行業格局和發展趨勢的轉變!
早在今年4月初,陶氏從陶氏杜邦聯合體拆分獨立,6月這三四天,科迪華和杜邦也分別宣布拆分獨立。
原陶氏農業部門將和杜邦農業部門組成新的農業公司,公司將以“科迪華”命名;
陶氏除農業和電子材料外的部門與杜邦功能材料部門組成新的(陶氏)材料科學公司;
而陶氏的電子材料將于杜邦除農業和功能材料外的部門整合形成新的(杜邦)特種產品部門。
至此,昔日的化工霸主陶氏杜邦正式分家!新三巨頭形成!
此次拆分特點主要是,一方面把兩家公司分別最擅長的部分相對保留,同時將兩家公司持續虧損但是有極強具互補性的的農業部門合起來,造就了一家世界數一數二的農業化工企業,與孟山都和先正達一決高下。此舉一方面解決了兩公司的農業業務虧損,同時也有利于兩家公司業務整合,進行資源置換。
合并是強強聯手,分拆則是聚焦產業鏈的競爭力!
有人計算,合并首先會產生約30億美元的成本協同效應,具體來說研發方面,兩家公司研發平臺合作,能更好實現成本節約和產品的更新換代,從而獲得更好的潛在增長;材料業務領域,雙方將在原料、研發和生產方面因規模效應而實現成本控制。這些都比各自經營產生更大的節約,這就是規模經濟。
從范圍經濟的角度看,杜邦陶氏合并會帶來10億美元的增長協同效應。未來一段時間,兩家公司都將重新對業務板塊都進行調整,其中一些快速增長的業務部門將得到重點發展。正是因為合并會讓兩家公司分散的不同業務專業化重組,能夠增強實力,有利于更多的占領市場。
拿新陶氏來舉例:
陶氏化學全球CEO吉姆・菲特林(JimFitterling)表示:未來數年,新陶氏的資本項目支出將由此前的每年40億美元縮減至28億美元,降幅達三成,這緣于其在美國墨西哥灣和沙特的兩個大型上游化工項目在去年已完全建成投產。
陶氏未來會將注意力更多聚焦于產業鏈下游的投資,美國和沙特兩座大型化工項目所生產的基礎材料,將被轉化為更高價值的產品,提供給制造汽車、手機以及護膚品等終端消費品的廠商。
這項策略也將應用于中國,新陶氏正在江蘇省張家港市新建一座有機硅樹脂工廠,可用作美容、護理等產品的原材料,它將在2021年投產。
在農化板塊剝離后,新陶氏也因此無需承擔高昂的研發支出了。陶氏原本每年所花費的17億美元研發費用中,有7億美元被用于農業板塊,化工材料的研發占用約9億美元。
按照規劃,新陶氏每年的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不會高于2%,低于此前的2.9%。菲特林稱,如果以500億美元的營收計算,將會有10億美元用于化工材料的研發,這一數字并不會比過去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