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3日,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經濟學院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互聯網經濟藍皮書:中國互聯網經濟發展報告(2018)》。
《互聯網經濟藍皮書》通過理論分析,深入研究互聯網經濟模式或重大問題,提出政策建議。全書分為總報告、理論篇、形勢篇、產業篇、案例篇和政策篇、大事記等篇章。總報告分析當年互聯網經濟發展的總體情況、存在問題和發展趨勢。理論篇綜述互聯網經濟研究的情況,分析了互聯網經濟對消費側、生產側與流通側的影響機制,構建了互聯網經濟統計監測體系。形勢篇研究主要國家互聯網經濟發展指數與排名、全球互聯網經濟發展趨勢、中國互聯網經濟發展指數與排名,并用互聯網類腦架構分析互聯網經濟發展趨勢。產業篇分析中國互聯網經濟基礎設施發展情況,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情況,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情況,中國數字產品發展情況,中國數字技術融合發展情況。案例篇從互聯網經濟下新設施、新電商、新制造、新產品、新技術五個維度,用相關案例進行分析。政策篇綜述互聯網經濟政策法規,互聯網經濟標準規范發展情況,互聯網平臺治理與政府治理。大事記梳理了2017年互聯網經濟領域的重大事件。
藍皮書指出,中國互聯網經濟發展呈現四大主要特征,即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拉動傳統經濟轉型升級、以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為代表的互聯網相關產業增勢迅猛、競爭激烈、網上服務類行業快速推進,成為互聯網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制造業同互聯網不斷深入融合,催生制造業新模式、不斷涌現新業態等;四大發展趨勢為,線上線下融合程度將不斷深化,網絡資源服務化趨勢逐步顯現;零售業將展開新一輪革命,網絡零售將實現多元化發展;平臺經濟與共享經濟將進入新發展階段;依托“一帶一路”,跨境電商成為互聯網經濟發展新熱點;藍皮書同時指出,當前互聯網經濟也存在四大問題,即壟斷與不正當競爭問題、平臺經濟與共享經濟的政府監管與治理問題、互聯網企業網上交易數據確權問題、互聯網個人信息保護問題。
從國際現狀及趨勢看,藍皮書認為,美中德分列國際互聯網經濟發展指數前三,在國際互聯網經濟規模指數中,中國位列第一,印度、印尼、中國位列國際互聯網經濟潛力指數前三。從國內來看,藍皮書認為,廣東、北京、上海、浙江、山東五省為我國互聯網經濟發展領先省份,同時建議,中國互聯網經濟立法應堅持“包容性治理”理念,及時出臺相關法律,制定地方法規注意揚長避短,部門立法增進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