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V鑒定標準”被互聯網圈熱議。
簡單來說,如何衡量是否邁進了“大V”門檻,在于是否有電動牙刷的廣告找上門。如果沒有,那證明還不夠大。比如,資深媒體人@劉春 就曾在微博感嘆道:
“想把微博上做電動牙刷廣告的大V全拉黑,我不會沒朋友了吧?”
電動牙刷品牌對于“大V”的追逐,背后其實隱含了一個現象:電動牙刷在新中產群體中有著成熟的認知與日益增長的市場潛力。
實際上,電動牙刷不僅在過去幾年中,被作為消費升級的關鍵指標在各路指數與報告中被頻頻提及;網易嚴選、米家/有品、淘寶心選等精品電商也無一不將電動牙刷作為突擊市場的重點品類。
這么說吧,電動牙刷幾乎從來都是“五環內”的享受型消費。
不過,這一習慣認知在今年的618被阿里顛覆了。
在今年天貓618開局的第一分鐘,便有14051支電動牙刷成交;截止當日16時,電動牙刷銷量便已突破40萬支。
科技唆麻(ID:techsuoma)認為值得注意的是,撐起搶購潮的卻是“小鎮青年”。比如新銳品牌福派,兩天超越去年6 月整月成交近40000單,其中來自二線以下城市的新用戶占到了其中9 成。
同樣獲得下沉市場力撐的還有賽嘉。在把業務重心從外貿代工逐漸轉移回國內后,賽嘉在今年的天貓618中,已經實現近五成的下沉市場用戶占比。
事實上,被下沉市場眷顧的“享受型消費”還不只是電動牙刷。
在天貓618聚劃算開局兩天賣出的1 億件貨品中,有近一半訂單來自下沉市場。尤其是一些關鍵品類,比如智能鎖銷售同比增長454%,濾水器同比增長243%,車載小冰箱同比增長78%。
與以往我們描述下沉市場時,常用用戶規模、GMV等數據作為標準不同,阿里的這一波數據呈現給我們另一種現象:借著天貓618的強大勢能,以往的“享受型消費”紛紛叩開下沉市場的大門,呈現出消費升級的另一番圖景。
以阿里系電商的高覆蓋率不難得出普適性結論:618的增長點正逐漸交由下沉市場撐起,而平臺對于下沉市場布局,更將進一步成為電商節競爭的勝負手。
這背后值得思考的有兩點。其一,阿里系電商如何在下沉市場完成了市場教育;其二,“享受型消費”市場如何開拓。我認為這背后離不開阿里建立的“存量+增量+協同”的“下沉公式”。
查看原文http://www.ebrun.com/20190621/338685.shtml?eb=hp_home_lcol_l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