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析鋼、亞共析鋼、過共析鋼
1. 共析鋼
碳溶解在鐵的晶格中產生固溶體,碳溶解到α——鐵中的固溶體叫鐵素體,溶解到γ——鐵中的固溶體叫奧氏體。鐵素體與奧氏體都具有優良的塑性。當鐵碳合金中的碳不能全部溶入鐵素體或奧氏體中時,剩余出來的碳將與鐵產生化合物——碳化鐵( Fe 3C )這種化合物的晶體組織叫滲碳體,它的強度高,塑性幾乎為零。
從反映鋼的組織結構與鋼的含碳量和鋼的溫度之間關系的鐵碳平衡狀態圖上可見,當碳的含量正好等于 0.77% 時,即等于合金中滲碳體(碳化鐵)約占 12% ,鐵素體約占 88% 時,該合金的相變是在恒溫下實現的。即在這種特定比重下的滲碳體和鐵素體,在發生相變時,倘若消失兩者同時消失(加熱時),如果出現則兩者又同時出現,在這一點上這種組織與純金屬的相變類似。基于這個原因,人們就把這種由特定比重產生的兩相組織當作一種組織來看待,并且命名為珠光體,這種鋼就叫做共析鋼。即含碳量正好是 0.77% 的鋼就叫做共析鋼,它的組織是珠光體。
2. 亞共析鋼
經常使用的結構鋼含碳量大都在 0.5% 以下,由于含碳量低于 0.77% ,所以組織中的滲碳體量也少于 12% ,于是鐵素體去除一部分要與滲碳體產生珠光體外,還能有多余的出現,所以這種鋼的組織是鐵素體 + 珠光體。碳含量越少,鋼組織中珠光體比重也越小,鋼的強度也越低,但塑性越好,這類鋼統叫作亞共析鋼。
3. 過共析鋼
工具用鋼的含碳量往往超過 0.77% ,這種鋼組織中滲碳體的比重超過 12% ,所以除與鐵素體產生珠光體外,還有多余的滲碳體,于是這類鋼的組織是珠光體 + 滲碳體。這類鋼統叫作過共析鋼。
二、相關鋼材機械性能的名詞
1. 屈服點(σ s )
鋼材或試樣在拉伸時,當應力超過彈性極限,即便應力不再增加,而鋼材或試樣仍繼續發生顯著的塑性變形,稱此現象為屈服,而產生屈服現象時的zui小應力值即為屈服點。 設 Ps 為屈服點 s 處的外力, Fo 為試樣斷面積,則屈服點σ s =Ps/Fo(MPa) , MPa 叫作兆帕等于 N (牛頓) /mm2 ,( MPa=106Pa , Pa :帕斯卡 =N/m2 )
2. 屈服強度(σ 0.2 )
有的金屬材料的屈服點極不明顯,在測量上有困難,所以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特性,規定產生永久殘余塑性變形等于一定值(通常為原長度的 0.2% )時的應力,叫作條件屈服強度或一般稱作屈服強度σ 0.2 。
3. 抗拉強度(σ b )
材料在拉伸過程中,從開始到發生斷裂時所達到的zui大應力值。它表示鋼材抵御斷裂的能力大小。與抗拉強度相應的還有抗拉強度、抗彎強度等。
設 Pb 為材料被拉斷前達到的zui大拉力, Fo 為試樣截面面積,則抗拉強度σ b= Pb/Fo ( MPa )。
4. 伸長率(δ s )
材料在拉斷后,其塑性伸長的長度與原試樣長度的百分比叫伸長率或延伸率。
5. 屈強比(σ s/ σ b )
鋼材的屈服點(屈服強度)與抗拉強度的比值,叫作屈強比。屈強比越大,結構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鋼屈強比為 0.6-0.65 ,低合金結構鋼為 0.65-0.75 合金結構鋼為 0.84-0.86 。
6. 強度
強度表示材料抵御硬物體壓入其表面的能力。它是金屬材料的重要技術指標之一。一般強度越高,抗磨越好。經常使用的強度指標有布氏強度、洛氏強度和維氏強度。
⑴布氏強度( HB )
以一定的載荷(一般 3000kg )把一定大。ㄖ睆酵ǔ 10mm )的淬硬鋼球壓入材料表面,保持一段時期,去載后,負荷與其壓痕面積之比值,即為布氏強度值( HB ),單位為千克力 /mm2 (N/mm2) 。
⑵洛氏強度( HR )
當 HB>450 或者試樣過小時,不能采用布氏強度試驗而改用洛氏強度計量。它是用一個頂角 120 °的金剛石圓錐體或直徑為 1.59 、 3.18mm 的鋼球,在一定載荷下壓入被測材料表面,由壓痕的深度求出材料的強度。根據試驗材料強度的不同,分三種不同樣的標度來表示:
HRA :是利用 60kg 載荷和鉆石錐壓入器求得的強度,用于強度高的材料(如硬質合金等)。
HRB :是利用 100kg 載荷和直徑 1.58mm 淬硬的鋼球,求得的強度,用于強度較低的材料(如退火鋼、鑄鐵等)。
HRC :是利用 150kg 載荷和鉆石錐壓入器求得的強度,用于強度極強的材料(如淬火鋼等)。
⑶維氏強度( HV )
以 120kg 以內的載荷和頂角為 136 °的金剛石方形錐壓入器壓入材料表面,用材料壓痕凹坑的表面積除以載荷值,即為維氏強度值( HV )
以上是最新鋼材價格資訊,更多鋼材價格信息查詢,或想隨時把握最新鋼材價格走勢,鋼材產業動態,請持續關注天賜網行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