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安防市場擁抱億萬級“藍海”的同時,安防機器人這種高度智能化的技術,也給安防市場帶來了新的商機。據悉,一個機器人可以替代2.4個安防人員工作,這給中國機器人市場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很大驅動力。
安防機器人旨在在人類完全控制下協助人類完成安全防護工作,被廣泛用來解決安全隱患、巡邏監控及災情預警等,出沒在險情發生前、中、后期的第一現場。也就是說,安防機器人的實質,就是代替傳統、費力的“人防+物防”安防體系,以適用現代安防需求。
功能尚不足以獨當一面
但是,當把安防交托于智能安防機器人的時候,目前市面的智能安防機器人是否滿足需要?危險因素出現時,能否及時排查與解決,是安防機器人能否達到行業應用標準的關鍵。
以目前所展示的功能來看,安防機器人重心落在監控和巡邏,即通過在場景中來回巡邏、監控,收集數據,再通過AI算法進行分析和甄別,排查危險因子,及時反饋后臺,提醒人工或聯絡警方進行處理。
面對不法分子,安防機器人無法獨立將其抓獲,因此它是一個呼叫“超級英雄”的報警器,真正的“英雄”依舊是一線安保人員和武裝警察。
多重技術需提升
目前智能安防機器人作用仍停留在監控方面,以AI監控中常見的面部識別來說,目前不僅要求“看到”某個人,更要“認識”這個人,將其數據、行為記錄到云端并反饋至后臺。要達到這一目標,就需要準確掃描并識別人的臉部特征。
AI識別能力不斷升級,但安防行業兩大問題依然是不小的阻礙:其一是所需監控的群體龐大、流動性強、環境復雜;其二是個體的衣著、樣貌等變化存在時空差異。這兩項困難安防機器人能否克服?若發生錯誤,又如何承擔后果呢?
此外,目前的安防機器人很難識別小臺階等障礙物,還無法輕松走上臺階,語音交互、導航定位等技術也不太明朗。
接受度較低成為橫亙在間的阻礙
在安防機器落地過程中,除功能和技術仍待提高外,市場接受度也不容忽視。有時,機器人也需要保護。
呼和浩特一小區曾采購兩臺機器人做保安日常巡邏,然而,斥巨資購買的安防機器人卻成了業主傷害的對象,有些開始朝機器人扔石子,甚至上去打它。
無獨有偶,2017年11月,舊金山SPCA動物收容所的安防機器人被人在身上蓋油布、在傳感器上涂燒烤醬。人們主觀意識的排斥,成為安防機器人落地的另一道檻。
結語:具有巨大需求缺口的安防行業,正成為機器人的新方向。雖然安防機器人產業現在面臨著落地難的現狀,但并不代表市場不存在剛需。安防機器人能否替代視頻監控和安保人員,成為安防領域的理想選擇,還需要等待市場驗證。
(本文據智東西、智能相對論、安防知識網、億歐、機器人庫、天下奇聞縱覽信息整理,安防展覽網編輯)
以上是最新機器人價格資訊,更多機器人價格信息查詢,或想隨時把握最新機器人價格走勢,機器人產業動態,請持續關注天賜網行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