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東凌國際發布了《關于承諾方股權擬變化暨延續履行承諾的公告》,披露中國農業生產原料集團公司(一般稱作“中農集團”)擬將其持有的中農礦產資源勘探有限公司(一般稱作“中農礦產”)全部41%股權轉讓給北京年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一般稱作“北京年富”)以及他受讓方,北京年富以及他受讓方承諾延續中農礦產2015年向東凌國際出具的“關于避免或排除同業競爭和利益沖突的承諾”,該承諾包括東凌國際對中農礦產旗下179.8平方公里的老撾鉀肥礦的優先購買權。
自2006年起,中農礦產共計在老撾得到了甘蒙省214.8平方公里的鉀鹽礦權。2015年,中農礦產將先得到采礦權的35平方公里鉀鹽礦裝入東凌國際,35礦區已探明鉀鎂鹽礦石總儲量大概在10.02億噸,折純氯化鉀資源量為1.52億噸;2018年1月5日,中農礦產與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政府正式簽署了《甘蒙省彭下-農波礦區179.8平方公里鉀鹽礦開采加工合同》,該礦區面積為35礦的6倍,已探明鉀鎂鹽礦石總儲量約38.76億噸,折純氯化鉀資源量6.76億噸為35礦的近5倍;這兩塊鉀鹽礦合計鉀鎂鹽礦石總儲量大概在50億噸,折純氯化鉀資源8.28億噸。美國地質勘查局(USGS)數據顯示,世界鉀鹽可開采儲量為92億噸(折純氯化鉀),主要分布在俄羅斯、加拿大和白俄羅斯地區;亞洲的主要鉀鹽資源中,中國折純氯化鉀資源量5.6億噸,以色列折純氯化鉀資源量4.3億噸,約旦折純氯化鉀資源量為4.3億噸。
若未來179.8礦裝入東凌國際,東凌國際將合計擁有老撾214平方公里鉀鹽礦、折純氯化鉀資源量8.28億噸,將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洲zui大鉀肥”企業。根據已披露的產能規劃,上市公司將產生zui少年產300萬噸鉀鹽生產規模以及伴生的擁有高經濟效益的溴素產品和鋰產品,每年將為上市公司貢獻20億元凈利潤。屆時,東凌國際將成為國際鉀肥市場上擁有強大競爭力的鉀肥生產企業,有助于破解中國乃至東盟地區鉀肥消費過度依靠國際壟斷巨頭的格局,為中國的“三農”事業保駕護航,該項目的實施也必將成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示范項目。
回顧東凌國際近年轉型鉀肥資源開采的歷史,從2015年東凌國際重組并購中農國際100%股權伊始,大二股東因業績承諾和配套募資問題造成的宮斗,繼而導致上市公司戴星戴帽,東凌國際的開鉀之路可謂艱辛無比。2019年3月,上市公司披露其控股股東廣州東凌實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一般稱作“東凌實業”)對其持有的東凌國際11.05%的股份及控股權將轉讓給由中國國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一般稱作“國新基金”)與北京年富共同設立的牡丹江國富投資中心(一般稱作“國富投資”)的轉讓意向,到7月12日披露的東凌實業與國富投資簽署正式《股份轉讓協議》,再到東凌國際于10月8日成功摘星脫帽、11月8日東凌實業與國富投資簽署的《股份轉讓協議之補充協議》,組合11月18日披露的北京年富擬受讓中農礦產股權并承諾延續上市公司對179.8礦的優先購買權,這一系列的跡象充分顯示了擁有央企背景的受讓方國富投資作為上市公司準控股股東對布局中國鉀肥戰略資源以及未來打造東凌國際成為“亞洲zui大鉀肥企業”的決心。
以上是最新鉀肥價格資訊,更多鉀肥價格信息查詢,或想隨時把握最新鉀肥價格走勢,鉀肥產業動態,請持續關注天賜網行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