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以來,久泰內蒙古新建60萬噸/年MTO裝置投產、春季檢修以及部分下游企業階段性補貨等利好消息逐步耗盡,加之MA盤面持續走弱,部分業者心態轉淡。在無明顯利好因素出現情況下,市場漲勢暫時告一段落。上周五至今,魯南跌幅達110元/噸,魯北跌90元/噸,山西跌80元/噸,太倉跌50元/噸,陜西關中一帶跌110元/噸。
我們認為,市場下滑實屬情理之中。近年來,國家對于供給側改革、環保安全檢查等政策逐步實施,甲醇及相關企業產能利用率得以有效提升,區域供需結構逐步優化,產業利潤得到階段性合理分配,一季度多為上游企業盈利周期,而進入二季度上游企業利潤逐步回吐,下游企業盈利空間逐步加大。目前產業利潤正在向下游轉移,今年一季度上游企業盈利空間多在100—700元/噸,下游則僅在10—600元/噸,但進入4月以來,上游利潤有所縮水,幅度在50—150元/噸,下游利潤正在逐步上升,甲醇行業正在進行合理的“宏觀調控”,符合多年以來的“自然規律”。
市場是否真的“慘不忍睹”?做空是否真的幾無風險?我們認為,并非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外盤及內地套利窗口皆關閉。雖然,據悉女王I號一船貨正準備從中東發往到中國,但預計25—30天左右才能到達,而港口庫存已經連續3周降低。假設短期內無突發因素出現,我國市場將進入區域性消耗階段,屆時我國西部貨源外發或受限,價格存在下滑預期。中、東部供應趨緊,市場趨高,直至各地套利再次打開,行情止跌反彈。
西北主產區,據悉久泰內蒙古60萬噸/年MTO裝置計劃4月底至5月初恢復,其配套100萬噸/年甲醇裝置產品到時將停止外銷。除此之外,還有外采當地及周邊貨源的預期,西北供應再次趨緊。環渤海中轉區:大連恒力新建82萬噸/年MTBE裝置預計4月底投產,雖然初步計劃暫開半負荷,但有利于稀釋環渤海一帶甲醇供應,甚至對蘇北等地形成有利支撐。另外,魯西集團新建30萬噸/年MTO裝置計劃4—5月投產,其80萬噸/年甲醇裝置產品將完全自用,利好山東、山西、河北及蘇北等地。華東主銷區,據悉南京誠志新建二期60萬噸/年MTO裝置計劃二季度末投產,將進一步加大港口甲醇需求量,刺激陜西關中等地貨源流通,從而推高市場。
以上利好若疊加,不排除提振多數業者心態的可能。當然,市場也存在一定風險,如新奧等檢修裝置的重啟、伊朗等進口貨源的增加以及山東省為期1個月的環保檢查等,甚至包括宏觀面的弱勢調整、化工品的聯動影響以及原油的回調預期。因此,我們認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我國甲醇市場不排除有一波反彈的可能,隨后或轉入下滑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