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來,世界主要經濟體增速幾乎同步放緩,按照IMF預期2019年世界經濟增速下降由2017年的3.8%下降至3%,創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zui低增速。其主要因素為中國需求下降、世界制造業衰退等。2020年預期依然處于經濟增長放緩階段,宏觀情況部分改善。2020年美聯儲寬松貨幣效果才會顯現,屆時美國經濟增速有希望維持2%左右。從數據來看,2019年10月ISM制造業PMI回升至48.3(前值47.8),完成連續6個月下降,表明美國制造業在好轉。中國實體經濟表現仍舊不佳,但部分數據略有好轉。2019年11月官方制造業PMI為50.2,站回榮枯線之上。預期2020年國內經濟將有所提振,或帶動需求升溫。
銅礦產能增速放緩
銅價多年維持低位調整,產能增速放緩,特別是2019年,銅礦供應緊張成為市場熱門話題,亦是銅價在宏觀經濟下行、消費疲軟環境下抗跌的主要因素。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已公布的世界12礦企的礦山產量(CODELCO和Teck資源未公布),總產量為846.94萬噸,相比較2018年上半年的879.00萬噸同比下降3.65%。另外,2019年世界新增銅礦項目不多,要重來源為第一量子在巴拿馬的Cobre礦增產13萬噸,印度尼西亞的Batu Hijau與剛果的Katanga 礦各增產7萬噸以上。礦山品位下降、罷工、道路封鎖、惡劣天氣狀態等導致2019年大型礦企產量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其中zui為顯著的是印尼Grasberg項目由于作業方法漸漸從露天開采轉向地下開采,預期2019年Grasberg銅產量將降低22.5萬金屬噸,因為罷工事件,導致銅礦減產超過30萬噸,嘉能決定關閉Mutanda銅礦2年,預期影響10左右萬的產量。礦山復產與新增產量供應比較多在2022年以后,但銅精礦至精煉礦供需依然存在時間上的錯配,2020年銅供應總體緊張,但略有好轉。
近兩年中國冶煉產能進入投入生產高峰時期,是導致TC下降的主要因素。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新增精煉產能103萬噸,新增粗煉產能90萬噸,2019年新增精煉產能80萬噸,新增粗煉產能65萬噸產能,預期2020年產量不斷增加,新增精煉產能45萬噸,粗煉產能30萬噸。高冶煉產能導致冶煉產能過剩,加工費處于低位,導致2019年冶煉廠檢修較多。2019年1—10月,我國進口銅礦石及精礦累計1791.6萬噸,同比增加8.2%,因為產能的增加,我國對銅精礦的依賴程度增加,TC下降亦是礦端偏緊的證實。
精煉銅擴產不如預期
中國精煉銅產量呈日趨增長趨勢,自給率持續提升。2019年因為國內冶煉廠的計劃檢修,影響量達26萬噸左右,遠高于去年19.2萬噸,下半年開工增加,2019年中國電解銅預期產量為900萬噸,增速3.05%;2020年預期增量在40萬噸周邊,精礦、粗銅緊張的格局持續影響到部分冶煉廠的產量,導致新擴建產能釋放不如預期。進口方面,2019年10月國內精煉銅進口量為31.69萬噸,同比增加2.71%。2019 年1—10月國內精煉銅進口量為282.98萬噸,同比下降8.81%。其主要因素是,國內自給率提升與保稅區融資銅需求大幅下滑,總體進口需求明顯下滑,2020年人民幣大幅貶值提升了倫滬比。在盈利窗口沒有打開,海外銅冶煉檢修的情況之下,進口量大幅下降。2020年,人民幣繼續貶值的可能性不大,組合變化趨勢看,銅及銅材的進口有希望實現正增長。
2018—2019年廢銅進口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2018年12月31日起不得廢七類進口,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等四部委連聯合印發了關于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的公告,明確表示將廢六類調入限制進口類,表明我國對廢銅進口的限制越來越嚴,再生銅鋁廢料標準已經上報審批,zui早將于2020年初實施,zui遲將于2020年二季度前實施。這意味這2020年上半年,符合新標準的廢銅,將不再視為固體廢物,能作為原料進口,而低端廢六類銅仍受配額限制。
精費價格差距方面,2019年精費價格差距呈現先揚后抑的走勢,精銅強于廢銅,導致精廢價格擴大。后因廢六限制進口,廢銅供應趨緊導致價格上調,價格差距保持在1000元/噸左右,失去價格優勢,預期2020年在廢銅批文逐步降低的前提下,廢銅收貨價趨高,精廢價格差距大機率處于低位。
2019年下半年銅庫存開始下滑,其重點是國內冶煉廠集中檢修,供應端降低導致,銅終端消費并沒有很不錯的表現。但LME庫存處于幾年來低位,zui有可能的情況就是市場大量顯性庫存轉為隱性庫存,隱性庫存的發生將使銅價劇烈調整,壓制銅價。
銅消費有希望轉暖
中國消費份額接近50%,消費重點依然在中國。銅終端需求主要在電力、空調制冷、交通運輸、消費電子、建筑等領域,分別占比50%、16%、9%、7%和8%。2020年作為三大常年目標收官之年,依然存在消費需求,加強投資基礎建設,房地產升溫,汽車行業逐步見底等,預期2020年銅價穩定上行的概率較大。
基礎建設在銅消費方面主要表目前電網建設。近年來降稅減費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增速減慢,ppP融資逐步理性與嚴格,地方政府資金緊缺,地方政府投資意愿較弱,連累基礎建設投資增速。2019年1—10月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同比增加3.26%,但2019年11月底,財政部決定提前下達2020年部分新增專項債務額度一萬億元。12月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提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經濟逆周期調整力度加強,電網投資不會出現較大削減,總體連累銅價可能性不大。
房地產竣工數據與空調銷售高度相關,一般空調銷售在房屋竣工時間后延一年。2019年1—10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9603億元,同比增加10.3%。1—10月房屋竣工面積54211萬平米,下降5.5%,下跌幅度收窄3.1個百分點。1—10月,商品房銷售面積133117萬平米,同比增加2.2%。從2019年的下半年開始房地產行業出現企穩跡象,房地產數據企穩利好2020年空調銷售。當前城市空調保有量趨于飽和,農村消費占比較小,預期2020年空調市場較2019年有所提振,但對銅價的拉動作用有限。
2019年放松限購等政策加快汽車消費升溫,廠家經過降價、補貼等手段緊跟政策,但車市仍然表現低迷。中汽協預期,2019年國內汽車銷售量為2668萬輛左右,同比下降5%。但三季度開始,汽車銷售出現季節性回升,且同比下跌幅度也持續收窄,國五切換國六的排放標準也沖洗了一部分庫存。乘聯會數據顯示,2019年1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售量為13.7萬臺,同比下降15.1%,環比11月增長73.5%,創下年內新高。總體上,汽車行業盡管逐步企穩,但2020年變化有限,預期對銅消費帶動有限。
華為2019年開啟5G熱潮,從覆蓋范圍來看,4G基站的覆蓋半徑大概在1—3公里,而5G基站的覆蓋半徑一般大概在100—300米,因此5G基站數量會是4G基站數量的2倍以上。大量的基站亟待建設,5G基站較4G基站用銅量更多,按照運營商規劃,預期5G宏站的主建設期為2020—2023年,新建近100萬個宏站與400億元的低壓電器需求,開啟建設高峰,利好銅消費。
2019年宏觀經濟承壓下行,盡管美聯儲三次降息,但因為世界其他國家也進入貨幣寬松政策,市場對美元避險需求增加,導致美元指數依然高位運轉。常年來看,美國經濟增速逐步放緩,對美元的支撐作用邊際削弱。2020年世界經濟有希望迎來階段性復蘇,美元走勢偏弱,支撐銅價。基本面上,精銅增量有限及其銅庫存位于近年低位,46000元/噸一線支撐力度較大。盡管下游消費較弱,但汽車,電網,空調等領域有筑底企穩的跡象。2020年預期銅終端消費或有升溫,銅價表現出較強韌性。銅價有希望上行,預期銅價調整區間46000—55000元/噸。 (作者單位:福能期貨)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