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完成
為帶動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發展,在出臺的“十三五”規劃中,對光伏市場的裝機容量做了明確規劃,發展重心明顯向分布式光伏發電轉移,在規劃的105GW裝機容量中,分布式光伏電廠目標為60GW,集中式地面電廠目標為45GW,占比過半。同時,國家能源局在2016年12月發布的《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繼續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建設,到2020年建成100個分布式光伏應用示范區,園區內80%的新建筑房頂、50%的已有建筑房頂安裝光伏發電。
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來看,2015-2019年中國分布式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在日趨提升,2018年已經達到50.61GW,截至到2019年前三季度,中國分布式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58.7GW。
從區域格局來看,截至2019年9月底,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19019萬千瓦,同比增長15%,新增1599萬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5870萬千瓦,同比增長28%,新增826萬千瓦。其中浙江、山東、江蘇的累計裝機量在全國占前三位。
《關于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交易試點的通知》
2017年分布式發電“隔墻售電”試點起動。發改委發布《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加快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基本奠定了分布式光伏的“全額上網”和“自發自用、余量上網”兩類模式。2017年10月31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發改能源【2017】1901號)提出了分布式發電的第三種上網模式--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也稱“隔墻售電”。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的機制是:分布式發電項目單位(含個人,以下同)與配電網內就近電力用戶進行電力交易:電網企業(含社會資本投資增量配電網的企業,以下同)承擔分布式發電的電力輸送并配合相關電力交易機構組織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按政府核定的標準收取“過網費”。
具體交易模式分為三種:(1)分布式發電項目直接售電給電力用戶,向電網支付“過網費”;(2)分布式發電項目委托電網代售電,電網按綜合售電價格減去“過網費”后轉付給分布式發電項目單位;(3)電網按國家核定的各類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收購電量,度電補貼要扣除配電網區域zui高電壓等級用戶對應的輸配電價。
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力度逐步下降
2013年,國家發改委出臺的《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加快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實行三類資源區光伏上網電價及分布式光伏度電補貼,因此正式催生了我國光伏應用市場的“黃金時代”。但隨著之后發布的政策,實行光伏上網標桿電價隨發展規模逐步下降的價格政策,截至2018年,三類資源區光伏標桿上網電價共下調了四次,顯而易見光伏發電補貼退坡已成趨勢。
自2018年回溯至2008年,十年時間可謂我國光伏產業壯大及裝機飆升的“黃金十年”,在此,光伏補貼政策也大致歷經了從核準電價到標桿上網電價及度電補貼的四個階段。
從2016年開始,中國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開始逐步下降,2018年5月31日之后,關于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補貼更加是斷崖式下降,截至到2019年,中國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補貼已經下降到0.1元/度。未來,隨著棄光率逐步下降,中國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逐步實施,中國的光伏發電補貼還有下降的空間。
以上數據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光伏發電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產業研究:https://bg.qianzhan.com)
以上是最新光伏發電價格資訊,更多光伏發電價格信息查詢,或想隨時把握最新光伏發電價格走勢,光伏發電產業動態,請持續關注天賜網行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