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主辦,北京賽迪會展有限公司、中國電子報社、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承辦的“首屆全球IC企業家大會暨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半導體博覽會(IC China2018)”12月11日—13日在上海舉辦,本次大會以“開放發展,合作共贏”為主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家參會,200多家國內外企業參展。英飛凌科技公司大中華區總裁蘇華作了題為《數字經濟新時代》的主旨演講,蘇華在演講中表示,作為德國工業4.0的初創成員和踐行者,英飛凌希望成為現實與數字世界的連接者。
蘇華表示,從整個半導體市場發展看,基本每幾年便躍上一個新臺階。最近一兩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已經從3000多億美元增長到了4000多億美元,預計2018年增長將依舊強勁,年增長率將達到16%。
盡管如此,無論是5G,還是AI、IoT,都面臨一些新的挑戰,大概體現在四方面:第一,人口和社會的變化。第二,城市化的加速。第三,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資源短缺。第四,數字化轉型。蘇華說,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中,一方面是挑戰,另一方面也是機遇,尤其對微電子行業,整個發展趨勢是向好的。“也許在未來的一兩年,我們會經歷一些寒冬,但這也符合半導體周期性發展的規律。”蘇華在演講中表示。
蘇華分析了2017年—2022年半導體行業各細分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他指出,汽車電子、工業和消費電子類年復合增長率稍快于整個產業的增長率。
隨著科技的創新及半導體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智能家居、人機互動、智能傳感、智能汽車等應用場景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英飛凌的愿景是希望能夠成為現實和數字世界的連接者,希望未來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和環保。
英飛凌是一家德國半導體公司,目前的業務主要分成四部分:汽車電子、工業功率控制、電源管理和多元化市場、數字安全解決方案。
蘇華介紹說,3年多前,英飛凌中國推出了與中國共贏的本土化戰略,希望成為中國政府及本土化企業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英飛凌與中國共贏本土化策略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積極幫助本土客戶走向世界。第二,助力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第三,持續關注和支持中國的新興行業。第四,搭建本土的生態圈。蘇華舉例說,3年前,英飛凌中國推出了三角商業模式,利用在無錫的工廠,同時成立了智能制造創新中心,并把這個工廠開放給所有企業。通過交流,給中國的制造企業提一些智能制造方面的建議,幫助合作伙伴在智能制造領域做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