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的數據顯示,甲醇傳統下游需求增量很小,預期這部分消費下半年難有大的起色。受制于供應強勁和需求疲軟的基本面,鄭醇主力合約反彈阻力很大,四季度不排除有繼續下行的可能。
二季度,烯烴高開工率對甲醇價格產生較強支撐,不過港口庫存并未得到有效消化,甲醇期價寬幅振蕩。當前消費淡季到來,鄭醇振蕩下行,主力1909合約已跌破2200元/噸關口。
供應過剩格局延續
2019年國內甲醇約有800萬噸的新增產能。上半年單月平均產量540萬噸,略高于往年水平。通常秋季檢修損失量會低于春季檢修。盡管供暖季有環保限產的壓力,但主產區難有大面積停工,下半年總體產量或高于上半年,甲醇供應壓力不減。
今年海外約有4—5套甲醇裝置投產,合計產能逾650萬噸,多分布在北美及中東一帶。由于頁巖氣甲醇繼續擴產,北美凈進口減少,并漸漸轉為輸出。同時,市場普遍關注伊朗裝置。考慮到伊朗鈾濃縮行動升級,美國極有可能進一步制裁,受擠出效應影響,短期內不排除向中國增加發貨。在海外擴能周期下,進口量平穩增加,這將限制甲醇期價的反彈高度。
下游需求支撐偏弱
當前正值傳統下游消費淡季,受化工行業整頓政策影響,甲醛、二甲醚及醋酸開工積極性不佳。近5年的數據顯示,甲醇傳統下游需求增量很小,預計這部分消費下半年難有大的起色。
近期,海外乙烯購買成本走低,相比外采甲醇,烯烴廠家利潤優勢明顯。而對待華東烯烴廠而言,如果外采乙烯不能滿足3—4個月的加工用量,MTO設備就不會停工,否則這將無法覆蓋裝置單次開停車所產生的成本資費。后市需謹防烯烴工廠再次選擇低價乙烯原料替代甲醇。當前,國內甲醇制烯烴裝置開工率85.10%,處于歷史高位水平。而新興下游裝置未來存在降負或減產的可能。因而,需求端不足以大幅提振甲醇價格。
港口降庫存不樂觀
截至6月底,內陸地區甲醇企業庫存48.9萬噸,較年初走高15.2萬噸。近期,部分企業因售貨不暢,不得已降價排庫。受內地價格倒掛沿海影響,跨區套利重啟,低價貨源逐步流入港口。7月中下旬,進口船貨到港量約45萬噸。隨著下游烯烴廠補庫暫告結束,加之外盤檢修裝置復工,預計7—8月進口仍存增量預期,港口庫存壓力不減。由于沿海庫區儲罐實際容量有限,故甲醇累庫預期猶在。
總之,當前,“薄利潤”已成為化工產業鏈的通病:上游經過降價主動去庫存,將利潤矛盾向下游及終端轉移。從宏觀上來看,OPEC成員國延長減產協議達成一致,但貿易摩擦拖累原油需求的陰影仍揮之不去。夏季出行高峰過后,油價或再度下降。受制于供過于求的基本面,鄭醇主力合約反彈阻力較大,四季度不排除有繼續下探的可能。用來重要的心理關口,2000元/噸一線或在年尾面臨嚴峻考驗。
以上是最新甲醇價格資訊,更多甲醇價格信息查詢,或想隨時把握最新甲醇價格走勢,甲醇產業動態,請持續關注天賜網行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