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國產氯化鉀龍頭的新價格已出臺,可以說降了20元(噸價,下同),但更準確地說務必是漲了30元。時隔一年龍頭的價格終于再次“落地”了,此前一直是“兩條腿”走路,即一個月度的表觀價格,一個供大客戶實際執行的價格。目前新的價格為60%鉀到站2180元,而此前月度價格為2200元,供大客戶實際執行價格為2150元,因此說“漲了30元”才更為準確。
但是從年初到目前,氯化鉀、硫酸鉀的價格可是大降了兩三百元。據悉,年初時港口62%白鉀主流價格2500-2600元,成交參考2500-2550元,目前主流價格和成交參考價分別是2250元和2200-2250元,下跌幅度300元;年初時國產60%鉀主流價格是2420/2370元到站,代理銷售參考是2350元到站,目前主流價格和代理銷售參考價分別是2180元和2030-2050元到站,下跌幅度240-320元;年初時曼海姆52%全水溶粉主流出廠報價3050-3100元,北方市場的成交參考2900-3000元,目前主流出廠報價和成交參考價分別是2900元和2700-2800元,下跌幅度200元(局部實際價格很低,下跌幅度要大很多);年初時市場上水鹽體系52%粉到站價格3000元左右,目前到站價格2700元左右,下跌幅度300元。
那么龍頭漲這30元是否意味著氯化鉀市場要走出下行的慘境呢?硫酸鉀市場又是什么樣的景象呢?
目前氯化鉀市場的利空在于:首先,港存量極大,是上年同期的2.27倍,而青海國產鉀庫存量重新高筑,且廠家仍大規模生產中,因此供應量最少短期內是非常充足或者直言是過剩的;再者,需求很不給力,不光是對鉀肥,是總體化肥市場的需求都不給力,并且可以說在眼下此階段是特別對鉀肥更不給力;第三,國際價格下滑中,未來新大合同的成本趨于下行,如果按照現貨市場下跌幅度,這個幅度最少達到25美元。
利好之前基本沒有,除了一個進口鉀已虧損,但zui近突然有了:首先,印度再次先于我國簽訂了大合同,并且價格下跌幅度僅10美元,嚴重低于市場預期,不過他們簽的有可能只是一個過渡性合同,其意義并不是較大;再者,大合同延期導致進口量逐步減少,港存量已有所下滑,不過保稅區的貨量又稍有增長,這一點需要關注;第三,邊貿市場已經連續數月未曾進口,直到目前仍不確定11月份能否恢復,而少了邊貿貨源的競爭,北方港口的價格壓力將有所降低;第四,國產鉀龍頭的價格稍有上漲,也導致進口鉀的價格壓力有所降低,并在心理上對下游市場起到一定的提振效果;第五,國產鉀廠家陸續開始進入冬季停產檢修期。
初步來看氯化鉀市場已不再是前期的一片陰霾,說曙光可能還有點早,但隱約已是聽到了一聲聲雞鳴。下游暫時仍不必急于冬儲操作,但是同樣需要打起精神來,或許那個點就要到了!
硫酸鉀市場似乎還要更慘一點。目前的利空在于:首先,下半年來市場需求逐步減弱,特別是近一兩個月有些廠家幾乎無新成交,因此總體行業庫存量顯著增長,逐步要接近上年年底局面的節奏;再者,氯化鉀仍不能排除下滑可能,而zui近副產品價格普漲,成本上有再降空間;曼海姆硫酸鉀價格已經與水鹽體系硫酸鉀“接軌”,有新的價格戰的可能性。利好在于:首先,氯化鉀下跌幅度可能不大了,副產品的行情本亦是持續調整的,硫酸鉀廠始終處于虧損的邊緣,算上庫存不少廠家已虧;再者,行業開工率比前兩年同期低一成,有利于后期可能的好轉。
總體來講硫酸鉀市場所面臨的壓力比氯化鉀相對還要更大一些,因為仍缺少有效的利好并且同時還有著可能的再落空間。看情形硫酸鉀市場的好轉是要稍落后于氯化鉀市場啦。
以上是最新氯化鉀價格資訊,更多氯化鉀價格信息查詢,或想隨時把握最新氯化鉀價格走勢,氯化鉀產業動態,請持續關注天賜網行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