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星期五),國內商品期貨市場漲跌不一。黑色系延續反彈姿態,鐵礦石大漲近4%領漲商品,螺紋漲近1%;農產品(000061)仍大范圍偏強運行,雞蛋上漲幅度達3.6%,大豆漲逾2%,豆二、豆粕、棕櫚、菜粕漲逾1%,蘋果漲近1%;能化板塊多數飄綠,pp跌逾2%,PVC、塑料、玻璃跌逾1%;有色板塊依然弱勢。全局來看,農產品、黑色系上漲幅度居前,化工品低迷。領漲品種雞蛋、鐵礦石,領跌品種聚丙烯。資金流向來看,國內商品仍以資金流入為主,指數沉淀資金1081.10(+2.78)億元;黑色流出3.04億元,黑鏈指數風格不再,升溫的鐵礦和螺紋均出現資金流出;有色流入3.80億元;飼料流入2.75億元。 期指方面,IF909星期五資金流入23.46億元,成交94914手,持倉增加9614手,期價反彈0.73%。星期五資金大幅流入,成交量很大,期價繼續小幅破高,但3820一線出現短期壓力,下周可重點關注壓力表現,突破后劍指3880一線,操作上維持多頭思路,中短期看漲不變。
今日黑色系繼續發起反攻。8月份鐵礦石期貨跌超20% ,但昨日鋼材產量及庫存雙雙下降,市場信息重塑,大量資金重返鐵礦石期貨。期現價格同步回升,鐵礦石期貨在反復拉鋸后暫時穩在600元上方重整旗鼓,期貨重回3700元上方。即便本周鐵礦石港口庫存暴增,但主要因臺風消失后船舶集中進港,仍基本符合市場預期,拉升情緒未受顯著影響。
|
|
國投安信期貨黑色高級分析師表示,目前鐵礦石市場自身基本面矛盾不大,定價屬性重回弱勢,主要受成材等黑色系商品價格走勢影響很大,預期短期鐵礦石價格將以振蕩盤整為主。上游成本的下降,會是鋼鐵企業的利好,另外,各地也在壓減鋼鐵過剩產能。
寶鋼股份(600019)公告也認為,由于鋼廠年修提前,四季度鋼材市場供應同比預期略有增長,下游市場需求預期不會發生實質性改善,冷軋產品供需平衡矛盾突出,下半年鐵礦石價格不斷上升空間不大,預期價格調整很大。
從供需角度出發,主流礦山鐵礦石發貨逐漸趨于正常,疊加國內外非主流礦山的恢復生產,前期礦難造成的供應缺口得以彌補,且偶有供給增量。中輝期貨鐵礦石研究員李海蓉分析認為,鋼廠經歷7月環保限產以及主動減產之后,將迎來季節性需求旺季以及大慶前的環保政策,在消化庫存的同時,或面臨一定的需求缺口,從而提振鐵礦石的需求。港口庫存去化逼近尾聲,后期或將逐步迎來緩慢的累庫步驟。鋼廠進口礦可用天數則以區間小幅調整為主。
梳理基本面信息發現,短期受制于高企的鋼材庫存及鋼廠偏低的利潤水平,鐵礦石需求遭受壓制,疊加優良的供應水平,礦石端供需偏弱,隨鋼材價格進行階段性地調整。中期在鋼材供需面向好的局面下,礦價有希望迎來反彈。長期來看,在供應強勁和需求低迷的預期下,礦價恐有下行壓力。
需要關注的是,本周大量資金涌入黑鏈端,但星期五持倉出現減少,逾3億資出走,獲利了結跡象有所顯現,階段性的震蕩行情依然存在。特別鐵礦石相對危險,前期受臺風影響,集港受到影響很大,隨著天氣的恢復,鐵礦石集港開始集中暴增,據反饋本周增加近400萬噸!疊加70周年鋼廠限產日趨嚴格,鐵礦石沖高下滑幾率很大。
鋼材方面,本周利空與利好雙方持續僵持,國內鋼市反復震蕩格局不改,整體表現為振蕩下滑。臨近周末,武安、唐山限產控制升級,疊加鋼廠減產效果顯現,庫存繼續下滑,市場信心逐步恢復。
下周即將進入8月底,鋼市會有什么新的變化?
目前,中美貿易戰的前景依然不明朗,但央行的“變相降息”和部分地區再度升級尤為嚴格的環保限產的措施,導致鋼市信心有所恢復,也導致期貨市場呈現寬幅震蕩的走勢,雖然目前終端需求已經開始有所恢復,導致鋼材市場庫存已經連續2周下降,同時鋼廠的產量也有所下滑,導致未來鋼市的供給壓力有所減小,但目前終端需求放量并不明顯,鋼市再度反彈的動力不足。綜合來看,蘭格鋼鐵研究中心葛昕分析認為,下周鋼市將依然呈現穩中下滑的局面。
從供給端來看,環保再度升級。武安地區8月22至8月31日鋼鐵企業應急停產控制,燒結機全部停工,高爐除保留一座正常生產外,其余采購燜爐或扒爐應急停產控制;焦企,出焦時間延長至36小時以上。此次限產共涉及4家鋼企,9座高爐限產,影響鐵水產量在18萬噸左右。
隨后,唐山市發布22至25日鋼企再度加嚴限產控制措施的通知,唐鋼北廠區保留1臺燒結機生產,其他鋼鐵企業燒結機停產比例不低于50%,每天運輸車輛減少50%,禁止超限超載;焦化企業停止裝煤出焦作業。另外,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督導檢查動員培訓會議即將召開。以上消息被市場解讀為利好,市場信心較前期明顯好轉。
另外,受制于利潤出現虧損,以電爐為主的鋼廠自主性減產效果開始突顯。本周電爐開工率繼續下滑,據數據統計,產能利用率相比7月份下降了20%以上。與此同時,鋼廠庫存、市場庫存出現雙降的局面,拐點跡象初步顯現。
季節性淡季需求正在悄然轉換,終端需求有些許升溫的跡象。蘭格鋼鐵分析認為,若產量保持在目前的狀態,終端逐步改善,市場供求壓力將不會很大,甚至反彈可能會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