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電動汽車電池主要原材料之一的鋰近日價格下挫,世界各大市場鋰產品價格較此前高位均出現了約30%的下降。分析指出,澳大利亞、智利等主要鋰產地均上調了產量,但世界電動汽車銷售量增長卻有所放慢,短時間內鋰市場供應過剩的格局將導致鋰價持續走軟。
超預測增產致供應過剩
據彭博社報道,在2015年到2018年下半年期間,世界電動汽車產量超過500萬輛,鋰價也隨之翻了兩倍。而與此同時,2017年以來,澳大利亞和智利作為世界兩大鋰產地,已開始增產計劃。2017年,澳大利亞企業新研究了六座鋰礦。而預計認為,到2023年澳大利亞鋰年產能較今年上漲23%左右。同時,也有消息指出,智利政府也宣布,將在未來四今年內實現鋰產量翻倍。
縱然鋰生產企業“野心勃勃”,但現狀卻并不如盡如人意。作為世界最大電動汽車市場,中國近幾個月來電動汽車銷售量增長幅度已有所下降,電動汽車部件需求已出現下降。澳大利亞投資機構麥格理資本分析師Vivienne Lloyd指出,最新的電動汽車市場數據已顯疲態,需求增速幅度將逐步放慢!爱斍安粏问枪⿷^剩的問題,而低迷的需求本身亦是讓人焦慮的因素。對投資者來講,能否存活下來是當前的核心利益!盫ivienne Lloyd說。
彭博社報道稱,受供應過剩影響,7月29日世界多家鋰生產企業股價出現了下降。7月29日上午,總部位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紐約上市鋰礦企業Albemarle股價出現1%的下降,智利鋰礦企業Quimica y Minera de Chile 股價下降0.8%,澳大利亞礦業公司Pilbara Minerals股價 下跌幅度則為2.1%,澳大利亞另一鋰礦企業Galaxy Resources股價下降1.8%。
另外,分析指出,世界鋰價也面臨著來自其他方面的壓力,由于下游鋰產品加工產能增長速度不及預測,也將導致鋰原料價格持續走軟。
根據咨詢機構世邦魏理仕7月發布的報告,考慮到項目工期過長,設備使用周期延長以及信貸收緊等因素,部分中國下游化工企業已延遲了擴大產能的計劃,或將加重鋰礦原料產品的“過!。
市場占有率爭奪激烈
彭博社分析指出,縱然短時間內世界鋰價將持續承壓,但世界各大鋰礦企業仍看好未來市場,投資者對這一范圍也有充沛信心。
加拿大金融機構BMO分析師Joel Jackson在接受彭博社電話采訪時表示,現在的企業保持增產的行為正是在權衡利弊。“未來數今年內,世界電動汽車產業發展都將保持優秀勢頭,各大鋰生產企業都希望能夠成為未來市場的主要‘玩家’。為此,這些企業當前正是為未來積極布局,以期能盡早在市場中分得一杯羹。”Joel Jackson說。
日前,比利時鋰離子電極生產廠家Umicore宣布,到2020年該公司營收將有顯著增長。但是,Umicore此前曾預測該公司2019年鋰離子電極材料銷售量能夠達到10萬噸,到2021年則增長到17.5萬噸,但當前態勢來看,銷售情況并未達到預測,該公司也已下調了2019年利潤預測。
美國金融機構摩根士丹利此前發布報告稱,南美碳酸鋰價格預測將下降至1萬美元/噸以下的低谷,而不一樣形式的鋰產品價格在世界范圍內預測也將有不一樣程度的下降,到2025年價格將大體限制在7000-8000美元/噸。該公司分析師Martinez de Olcoz同時強調,隨著電動汽車產業持續升級,對鋰電池的需求也將持續變化。
“隨著電動汽車產業升級,未來電動汽車電池在能量密度、特性及安全性能上都將有個性化的需求。這也為鋰礦生產廠家帶來另一個問題:是否能夠迅速跟上市場需求變化?”Martinez de Olcoz說。(■本報實習記者 李麗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