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說牛皮之前,先要說說“皮”與“革”的問題,很多人對于這個概念是模糊不清的,目前不少人往往把皮革一般稱作為皮,把人造革一般稱作為革,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也是不嚴謹的。皮是指皮膠原纖維仍處于其在動物身體上時的狀態(指化學結構,未經任何處理);革是指將動物皮通過物理及化學處理,去除了皮中無用的成分,而且使皮的膠原纖維的化學結構發生變化而不同于其在動物體上時的狀態。革干燥狀態柔軟易曲,潮濕狀態也不易腐爛。皮是制革的原料,革是由皮制成的。目前所說的“皮革”是一個固定名詞,指的是通過化學處理過的“革”。目前有人把天然皮革一般稱作“皮”,非天然皮革一般稱作“革”,是為了差別天然和合成皮革。牛皮革(Leather)是zui經常使用的天然原料,占全球皮革總產量的2/3,其中2/3用于造皮鞋,剩余的才用在加工服裝、箱包和家具上。牛皮的類別、產地、年齡、性別、飼養狀態和方法、氣候、面積大小、厚度、重量級別、脂肪含量、汗腺及血管及其毛的密稠度等,都直接影響牛皮的價格和所制產品的性能。按質地:牛皮可進行多層分割(zui多劃分為8層),zui外層的為頭層皮,質量zui好,次之為二層皮,其強度、彈性和透氣性都不如頭層皮。頭層皮(Kraftfirstlayer)是帶有粒面表皮的牛、羊、豬皮等,皮面有自然的疤痕和血筋痕等原始的皮膚特征,有時還有加工過程中的刀傷及其使用率很低的肚腩部位,頭層皮由又密又薄的纖維層及與其緊密連在一塊的稍疏松的過度層共同組合而成,具有優秀的強度、彈性和工藝可塑性等特性。
二層皮(splitleather)是用片皮機剖層而得,是纖維組織較疏松的二層部分,也就是真皮的下面一層。經化學材料噴涂或覆上薄膜加工制成,二層皮只有疏松的纖維組織層,只有在噴涂化工原料或拋光后方可作為制作皮具制品,它保持著一定的自然彈性和工藝可塑性的特性,但強度較差。再生皮(regeneratedleather)是將各類動物的廢皮及真皮下腳料粉碎后,調配化工原料加工制成。其表面制造工藝同真皮的修面皮、壓花皮一樣,它的特性是皮張邊緣較整齊、使用率高、價格實惠;但皮身通常較厚(不厚不行),強度較差。
以上類別的皮,都常作為做包和車內真皮座椅。不過,車內用到頭層牛皮的,一定是非常高檔的車了,例如說寶馬5系還只有高配才用到,國產車幾乎都是再生皮(不是黑心,而是賣不起價就無法用好料)。通常的家具沙發用的都是再生皮或二層皮。皮鞋用再生皮較少(因為強度差),除非極廉價或者作為做局部拼貼的。表層品質:按照表層品質,牛皮可以分全粒面皮、半粒面皮、修面皮等。全粒面皮分為軟面革、皺紋革、正面革等。特性為完整保留皮料本身的天然粒面,毛孔清晰、細小、緊密、排列不規律,表面豐滿細致,富有彈性及優秀的透氣性,是一種高檔皮革。用此牛皮制成的皮革產品,使用舒適耐久且美觀。半粒面皮因為皮表面有輕微損害,因此修磨成只有淺度的粒面,故稱半粒面牛皮。仍然保持了天然皮革的部分風格,毛孔平坦呈橢圓形,排列不規則,手感堅硬,通常選用等級較差的原料皮,因此屬中檔皮革。因工藝的特殊性其表面無傷殘及疤痕且使用率較高,其制成品不易變形,因此通通常用于面積較大的產品。
修面皮特性為表面平坦光滑無毛孔及皮紋,在生產中表層粒面做輕微磨面修飾,然后在皮革上面噴涂一層有色樹脂,掩蓋皮革表面紋路,再噴涂水性光透樹脂,事實上是對帶有傷殘或粗糙的天然革面進行了“整容”。此種革幾乎失掉了原有的表面狀態,花紋是加工制成,不自然。光面牛皮屬修面牛皮品類。因為表面亮度不同有霧面牛皮和亮面牛皮兩類。霧面牛皮表面不發亮。亮面牛皮在光亮層用了一種亮度高,透光性很很好的無色樹脂,下面的顏色通過他而顯現,其皮面光亮亮眼,呈現華麗的風格,是時裝皮具的流行皮革。不同大小的牛:胎牛皮,死于胎中沒能出生或出生后即是死胎的小牛的皮,皮質嫩滑,厚度適中,胎紋清晰,手感好、高彈性,胎牛皮屬天然皮革中的全粒面革。毛孔細小,均勻分布而緊密,粒面細致,革面豐滿、光亮,表皮薄,皮的組織纖維緊密,厚度均勻,皮板柔軟、;手感堅實而富于彈性、透氣性好。目前有一些商家為了本身的利益需求需求,廣義化了胎牛皮的概念,他們所說的胎牛皮其實是比小牛皮還要嫩的牛皮。胎牛皮非常脆弱,易受損,一般不作為制作皮鞋,但可以制作錢夾。小牛皮(Calf/CalfskinLeather),兩歲以內的小牛,毛孔比大牛小,拉力強但價格略高.小牛皮因為毛孔粒面小或清晰是牛皮中檔次很高的品種。所謂小牛皮,就是在牛幼小的時候予以宰殺,每張牛皮的大小不超過15平方英尺,皮質柔軟順滑。小牛皮是制造皮鞋面革zui好的原料之一,但小牛比成年牛的皮革加工難度更高;這當然也是這類皮革加工后皮革價格比尋常高的原因。小牛皮皮質嫩滑,厚度適中,胎紋清晰,手感好、高彈性。再就是大牛皮,大牛皮在色澤、手感等方面就都不如小牛皮細膩了。
關于牛皮鑒別,什么樣的牛皮是小牛皮呢?拿一個新的牛皮制品,微微卷曲,皺起的紋路越細膩均勻,皮質就越嫩滑,牛的年齡越小。取皮制鞋的問題,牛皮是背部的皮質zui好,靠近腹部的再者,肩頸部位的zui差。好的鞋廠是只取zui好的位置,稍差的的鞋廠是都會利用,鞋面(如三接頭前面那個頭)這種地方皮質是zui好的,其他部位就就不如鞋面。倘如果高端品牌一般不用太擔心用料問題,定制就更不用說了。在用料方面都會注意,他們有一個原則,相同雙鞋用相同張皮子相近的位置,皮面用皮對稱,厚度均勻,無明顯差別,纖維粗細與纖維密度等同,好的鞋廠選皮的報廢率會相對高一些。牛的品種及其產地:常說的公牛皮、母牛皮、小牛皮從牛的類上都屬黃牛類,黃牛皮革因為身體各個部位差別小,利用度高,一些受馬術皮革裝備影響的皮革公司,例如Dooney&Bourke,他們zui有名的面料就是那種通過專門處理的,自然收縮的防水牛皮,這種面料保證手包可以堅固耐用;牛皮中排名zui低的是水牛皮,因為整張面積較大,皮又厚又重,因此常被作為作為制造沙發,床墊之類,也有用水牛皮來制鞋的。牛在生長過程中會留下一些瑕疵,例如說,皮膚受損所留下的疤痕、蚊蟲叮咬所留下的虻眼等,因此影響牛皮的品質,有些太過于顯著的傷痕在制作過程中都無法完全排除,上等的頭層牛皮對表面的品相是非常注意的。像非洲地區,因為氣候原因,牛身上不可避免留下一下傷痕虻眼,所出產的牛皮多數是低檔牛皮。但是好品質的會在牛生長的時候就注意這方面的問題。美國是全球上第一大牛皮生產出口國。美國牛大多數為集中式圈養、商業化養殖、環境適宜、屠宰方法先進(大多數為機器剝皮),因此美國生牛皮的供應穩定、價高質優。巴西是全球上第二大牛皮制造國。阿根廷、烏拉圭、委內瑞拉、墨西哥等也都是比較關鍵性的中低檔牛皮產區。歐洲是全球上zui關鍵性的生牛皮輸出國,主要輸出國為英國、愛爾蘭、比利時、俄羅斯、法國、德國、葡萄牙等。歐洲整體來講,氣候適宜放牧、飼養方法先進,因此該地區的德國生牛皮、英國生牛皮、法國生牛皮等是較好的皮革生產原料。意大利牛皮高品質是因為意大利畜牧業發展程度較高,氣溫適宜,蚊蚋、牛虻等,咬牛羊的昆蟲少,這樣牛羊皮就沒有疤痕,高質量,而且意大利室內養殖牛只的牛皮的一大特點是:皮面自然傷殘和刺劃傷少,較干凈。制造工藝強,號稱一張牛皮可分11層。原料處理技術水平高,屠宰后用冰塊冷藏,立刻送往加工地,不用用化學材料保存原皮;制造工藝好,手工撒鹽腌漬或者用撒鹽機器,這種方法相比鼓腌和鹽水池浸漬,毛皮很少機械動作,機械操作越少,粒面損害越少,同時粒面和肉面看上去都更干凈,這樣藍濕革和成品革的等級率越高。
鞣制工藝(Tanning):鞣制是制革和制裘的重要工序,通過鞣劑使生皮變成革的物理化學過程稱鞣制。是皮膚原與鞣劑發生組合作用使生皮變性為不易腐爛之革的過程。主要鞣制工藝有植鞣、鉻鞣、鋁鞣、油鞣。
植鞣是以植物鞣劑加工皮革,加工過程相對環保,但是在顏色上有局限,有很多鮮艷的顏色不能染。一般植鞣皮是做原色皮具、皮雕的zui佳選擇。植物鞣料(TanningStuff)指富含植物鞣質(單寧含量≥8%),具有工業開發價值的植物組織,如木材、樹皮、果實、葉、根等。通過植鞣處理后,成型性好,板面豐滿富有彈性,無油膩感;革的粒面、絨面有光澤,吸水易變軟,可塑性容易整型,顏色從本色的淺肉粉色到淡褐色,zui適合做皮雕工藝。
植鞣革采用天然植物鞣劑鞣制,很環保。植鞣革遇水易變形,如不如時處理還能就此定型。正因為植鞣革的吸水特性,用它制成的皮鞋的吸濕性也是zui好的。盡管植鞣革的色彩有限,但因其色彩附著力不錯,可使用刷色技術,使其成為各類鮮亮的顏色。例如法國頂級皮鞋品牌Berluti精巧的刷色工藝皮鞋。
鉻鞣,就是用鉻鹽鞣革,鞣性的鉻鹽是三價堿式鉻鹽,經常使用的鉻鞣劑為商品鉻鹽精,有效成分是堿式硫酸鉻。
鉻鞣革遇熱變形,耐水,吸濕性不如植鞣革好。用它鞣制成的皮耐水洗,耐儲存,穩定性強。鋁鞣,鋁鹽主要包含鋁明礬、硫酸鋁及氯化鋁(鋁鞣劑)等。鋁明礬一般稱作白礬,它有3類別劃:鉀明礬、鈉明礬和銨明礬。由于銨明礬的溶解性好,因此常用。鋁鹽與植物鞣劑進行植-鋁組合鞣(鋁復鞣)能提高革的收縮溫度,改善耐汗法性和柔韌性,亦可節約栲膠。
鋁鞣革的特性為色白,柔軟,延伸性好,耐溫中等,不耐水,遇水或在水中洗滌時,就會將鞣劑洗去,造成脫鞣,干后變硬。
油鞣,油鞣法鞣成之革叫作油鞣革。經常使用的油脂是海產動物油,因其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最少含兩個以上的雙鍵,碘價高,酸價低。用這類油脂處理后的皮,放在一定溫、濕度條件下,油脂發生緩慢氧化,其氧化聚合物包裹膠原纖維,使膠原纖維間具有活動性和疏水性。構成的醛類和其他氧化物與皮膠原發生交聯而起鞣制作用。使用這種鞣制生產工藝的工作靴,比較耐臟。
牛皮表層處理技術:目前市面上出售的牛皮產品除了有原色的以外,還有很多花色特殊的,這就要求對牛皮表面進行處理,這里介紹一些表層處理技術。
壓花皮(embossedleather),牛皮皮胚通過鋼制花版在重力壓花機下壓制,壓制各類各樣的花紋效果作為做成各類花紋的皮制品。荔枝紋壓花是非經常見的一種款式,多用于包袋制品。壓花紋制品經常不會選用全粒面(頭層)牛皮來制作,因為全粒面本身就是品質的標識。
打光皮,以一種傳統意義上的皮革處理方法,用酪蛋白做表面涂飾,然后以機器玻璃滾筒反復磨光的皮面,以構成優雅的透明光澤,這類皮料叫打光皮,目前在高級的小牛皮,小羊皮,蛇皮上仍然應用此種方法處理,適合于高級皮鞋,這種皮鞋耐水性較差,在歐洲比較偏愛這種打光皮鞋,因為它顏色艷麗自然。
漆皮(enamelleather),傳統意義上的漆皮革涂飾是一種非常耗費體力的方法,它是使用熱的亞麻油進行涂飾,也叫作熱漆革涂飾。目前的漆革生產使用的是冷漆革涂飾方法,它是在顏料膏樹脂底上再涂一層很厚的聚胺脂光亮劑層,以得到高光亮的頂層。漆皮要選真皮的漆皮,人造革的漆皮穿起來不透氣。
擦色效應皮革是以底面用淺色涂飾,表面噴成較深的顏色,按照特殊需求擦去或通過布輪摩擦后,就能構成美觀的色彩漸變效果,再做封面、飾面。
粘膜革即俗稱的“植絨革”,在二層革層或革面上貼上一層植絨皮,它的特性絨毛長,感觀好,但穿時易磨損。
打蠟皮,把皮料在打上一些合成蠟的布輪上拋磨,就能構成變色的燒焦效果。打蠟皮制革時皮身要求毛孔細,表面無傷痕。制成品毛孔,皮紋都很清晰,表面光澤自然,打蠟皮滲透性好較易吸潮,汗漬和水清碰及后容易變色.特別要注意預防油,咖啡,牛奶等液體滴在皮面上引起皮面變色,下雨天不可以穿著。
磨砂皮,用磨砂機使原皮表面磨出砂面,需要什么顏色再用水染色。磨砂皮鞋其舒適度極佳,絨毛小手感好,就如同絨布表面,是多用于注意溫暖感鞋類的重要材料。
油皮用指甲一刮或者用手撐開,顏色就會變淺,但以手撫平后又回復正常,它的特性是油感粘膩,涂層著色原料有變色油脂和金屬絡合染料,此皮同時具有苯胺效應和皮層變色效應。耐濕強,皮質光亮弱,手感好,要講究專業護理,這種油面皮做的鞋大多數為休閑鞋,常見色為黑、深棕、咖啡等。
摔紋皮,有自然摔和壓摔兩類,摔紋牛皮這種皮革比較柔軟,摸起來更加舒服細膩,看起來更加美觀,廣泛使用在箱包和服裝。摔紋皮一般不用粒面而用修面皮,那么一些有瑕疵不完美的皮通過處理亦可得到很很好的利用。
翻毛皮也叫作反毛皮,分二層正翻毛和二層反翻毛(俗稱“頭層翻毛皮”),二層正翻毛是將皮革的表皮層排除,露出真皮層的纖維,再用機器進行加工,透氣性能極佳,穿著時無折痕,但皮質比較纖薄,不牢固。二層反翻毛是將原生的皮革反之,讓真皮層朝上,表皮層朝下,只是對外露在外面的真皮層進行表層處理,但皮質本身沒有被損壞,相對比正反翻皮來講相對牢固。有一些軍靴就是利用這種質材制作的,非常耐穿。
近些年來應用比較廣泛的還有納帕皮(NAppA),納帕主要指的是一種風格,也是一種代表工藝,目前一般所指的納帕皮都為頭層牛皮,品質很好。納帕皮有著手感柔軟的特性,因為成本高,只有豪華車型會采用納帕皮做真皮座椅和內飾。
上面只列舉了處理技術中的一些,有些品牌還能有自己獨家的皮料處理技術,這樣也滿足了消費者對于皮料花紋,色彩的多種需求。以上僅為坐井觀天之言,拋磚引玉,歡迎行家里手批評斧正。